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2.
刘利利 《考试周刊》2012,(93):40-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3.
于娟 《文学教育(上)》2010,(15):134-136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而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需要达到三个"必须",解决一个关键。即,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其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叶圣陶的这一语文教育观也对职校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鑫 《现代语文》2010,(5):57-58
顾黄初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谈林芝 《教师》2012,(7):80-80
"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是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领会到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7.
黄金波 《广西教育》2012,(13):20-21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的含义作过精辟的解释:"‘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听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听说训练,在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听说潜力,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8.
种文惠 《考试周刊》2012,(56):33-3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所谓"大语文",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语文学习的终归目的在于"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可见,这种教育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诚然,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最终的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人文意识。鲁迅先生所指引的"多读和练笔"这一语文教学之路,至今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法宝"。阅读和写作犹如语文教学这只大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5.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语文离不开生活,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生活为源泉创作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大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同进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道"和"授业"能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里的关键是要从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言语训练,习得动态的口语、书面语技能,即言语技能,语文学科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尝到"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董艳侠 《考试周刊》2011,(55):42-43
语感是语文教学早已提出的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