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尚书》又被称为“晚书”,学术界关于其真伪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但不少学者对其持有保留态度,并为其证明。古文《尚书》是研究《尚书》的重要部分,也是必要途径,即使其真伪仍然有待商榷,但其中的语言内容、思想内容和历史内容等对于当今的各领域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对此,文章分析了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现状、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背景及意义,重点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和其他复合词类型具体研究了古文《尚书》的复合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文章被大量古文评点本选取。《古文关键》《崇古文诀》《续文章正宗》《古文集成》与《文章正印》中都不乏其身影。这是出现在南宋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现象,元祐之学的回归,时文写作"以古文为法"理论的重新提出,都为张耒文章重归大众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张耒文章本身也因立意高妙、结构井然、技巧天成、词句精到与文法变化多端等特点,被众选家选取接受,以教习初学,指导科举时文创作。  相似文献   

3.
从王阳明“玩易”到孙应鳌“谈易”,其间的思想脉络和理路,多有共通传接之处。这首先从总体上表现为,他们都依循以心学释《易》和以《易》证心学的治《易》模式;具体而言,他们在体用观上、方法论上以及对《易》宗旨的理解上,都有许多相近类似的地方。这表明孙应鳌易学与阳明易学间具有承接渊源。同时也体现了孙应鳌易学对阿明易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早在韩愈之前,前期古文家就借助于“三统循环”,论证了古文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风气的扭转和作家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兴古文的途径;运用“先道德而后文学”,恢复和高扬了先秦散文生气勃勃的实用精神;通过“六经为师”的实践,把复兴古文的理想化为惹人注目的现实。前期古文家思想和实践上虽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惰性,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散文文体拨乱反正的任务,并为后期古文家的进取留下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为反对骈文,推行古文,韩愈重新树起了儒家文艺思想的大旗,专门写《原道》对其强调。他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不平则鸣”的文艺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上古文逐渐取代骄文,并彬彬大盛于文坛,古文运动取得了胜利。韩愈的文艺思想也就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22年陈承泽著的《国文法草创》中,首先提出了“致动”(即使动)的语法术语。“使动”确实能够简明正确地解释古汉语中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某种语言现象和内容,所以六十年来“使动用法”巳为大家所接受。但是,现在人们通常把可以套用“使宾语动”的公式的语言现象作为“使动用法”的定义,把“使动用法”的译文与解释混为一谈。有些古汉语著作中,出现了滥用或错用使动用法来解释某些语言现象的情况,反而加深了理解古文的难度,甚至导致了误解古文的内容。应该正确理解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8.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缪和》二十五个章节按照体例特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师生问答体,而这一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和“多问多答”三种体例,其分章标准和次序编排是根据同一位学生提问的每一则卦爻辞,每一章围绕一则卦爻辞展开问答,“一问多答”的章节则并非都是问答时的内容,其中存在后续补充的内容。第二部分专门记载“子曰”之语,其内部体例也有差别,有在一章中兼引《易》证言和解释爻辞的体例,也有在一章中引经和解经之前分别强调“子曰”的体例。第三部分的体例十分整齐划一,都是文末引用卦爻辞阐述历史故事的大义。第四部分的体例类似《小象》,重点讨论一则爻辞中的部分文辞,然后用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解释。《缪和》《昭力》都以问答体为主,《昭力》篇首也没有标示区分不同文献的长形墨条,更重要的是《缪和》《昭力》的“子”所反映出来的思想特点是一致的,这无疑说明二者是同一种文献中各自独立命名的不同篇目。对比其他《易传》文献,《缪和》《昭力》的传《易》体例十分独特,其整饬程度也是其他帛书《易传》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师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和文学界的推重。从洋洋大观的《八大家文钞》到作为普及读本的《古文观止》,几乎每部古文选本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的语文课本,也都把它作为必读篇目。也许正因为大家对它耳熟能详,在理解上也逐渐形成一套“程式”。即:一个主题——尊师重道。三个观点一“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套“程式”一经约定俗成,就逐渐在各种论述、鉴赏、分析文章直至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答卷上固定下来。本文无意对这套“程式”提出质疑,只是想探究一下,除了“程式”里的内容之外,《师说》还能向我们透露哪些有关传统教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布依族中流行着几种古文字类型。各种类型的布依族古文字都有自身特点。这些文字类型一般用来作为占卜文字,记录《摩经》,或者记录、创作布依族民间文学等等。布依族古文字本身以及它所承栽的摩经、傩书以及其他文献内容丰富,具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以及传播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布依族古文字的调查研究还很薄弱。因此,下一步应当开展普查、文本征集、相关资料搜集、给古文字标音、释义,编辑出版字典和古文字翻译整理的文本,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悬梁刺股     
瑶瑶 《阅读》2023,(34):28-31
<正>品读古文: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太平御览》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战国策》“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出自孙敬和苏秦两个人勤奋学习的典故,后人将其合二为一,用来形容一个人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孙敬是汉朝人,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足不出户,邻居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相似文献   

13.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 2《分论·三礼》中言 :“‘三礼’的名称 ,比较地发生得很迟 ,从前并没有。东汉末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才合称‘三礼’。”我们以为梁启超这一看法有误 ,主要依据有 :第一 ,《后汉书·马融传》曰 :“融才高博洽 ,为世通儒”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 ,可见马融就曾注“三礼”。第二 ,郑玄本为经学大师 ,但其学授自诸人 ,他曾为马融弟子 ,并从马融学习《周官经》。据《后汉书·马融传》曰 :“北海郑玄…  相似文献   

15.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诗经》以诗言志,先秦诸子散文大都为说理、论辩而作,唐宋古文运动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白居易确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准则,等等.表明中国文学历来强调“文以载道”,且文学的主题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7.
郑子瑜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简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从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说:"沈氏所纂八大家文,计精选韩愈...  相似文献   

18.
的 《说文》中“的”作“(日勺)”,日部云:“(日勺),明也。从日,勺声。《易》曰:‘为(日勺)颡’。”关于字形,段玉裁说:“(日勺)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 “的”的本义为白色的,又有鲜明、明亮的意思,读di。例如: 《易·说卦》:“震为雷,……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马廾)(zhu)足、为作足、为的颡。”——震卦是雷,……表现在马方面,是喜欢叫、是左脚白、是脚步快、是白额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元祐立后由太皇太后高氏主导,她与宰执反复商榷皇后人选、斟酌勘婚之说,力求“要令天下无可指议”,最终决定立“门户静”的孟氏女为哲宗皇后。在高氏与宰执看来,“幽闲专静”的孟氏女可以协助皇帝“正家”“正国”,实现“朝廷安静”“增美国家之治理”。高氏与臣僚在制定立后仪制时表现出的观念差异,反映出朝廷内部对是否效法三代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周,朝代名;《易》书名。《易》本是卜筮之书。这里,简约叙述一下《周易》的来源及其基本内容,好说明《周易》与数学这个《易》学的一个侧面。 传说伏羲氏观鸟兽文章与“河图、洛书”。取而象之,乃作八卦。八卦是文字之始,八种符号,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八种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