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为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人格,尊重创造性,互相交流思想,互相鼓励创新,促成和谐课堂.因为有了尊重、鼓励、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获得心理自由,进而大胆地释放创造的潜能.当学生个体创造性逐步形成并发扬光大,实际就孕育、培养了一个创造性的集体,集体创造性又成为学生个体创造性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为,首先集体创造性可以弥补学生个人思维的局限性,通过集思广益,能启发灵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集体创造性还可以引发相互激励,即一个学生的观点,刺激另一个学生提出新的观点.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化,对此,学校地理教学责无旁贷.地理教学将通过培训地理教师的创造素质,利用富有创造活力的学科勉力,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完成培养创造性学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创造性的环境氛围,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教师评估、环境布置、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等方面.其中,管理、评估和师生关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人格,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课堂环境、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人格,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课堂环境、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穆红霞 《班主任》2001,(2):18-18
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十创造性人格.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作为班主任,肩负着教育、教学、管理三重责任,而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创新课堂教学,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环境等方面实施;最后,要开设"第二课堂",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为其创造性人格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宽容对于学生创造性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作为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足够的空间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往我们的音乐课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要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思维方式是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引导者,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负责,那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就显得义不容辞了。  相似文献   

10.
曹璇 《四川教育》2000,(1):42-43
当前,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除了操作层面上的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等举措以外,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应重视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的建设。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要在学校度过,校园中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造性氛围浓厚与否,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奇妙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同样要面临和接受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求异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因此创造性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造性的培养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从创造型教师、课堂教学环境、评价机制和校园文化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环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寓创造性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而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变换思想等几个角度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该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可能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创造而教"已成为当前学校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创造性主要受知识、智力、认知特点以及人格等方面影响。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学校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创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朱新秤  蔡立丰 《教育导刊》2004,(13):22-24,47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为其创造性人格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宽容对于学生创造性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从学校教育中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六个方面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