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亚千 《科协论坛》2013,(11):20-21
介绍了科普讲座的成功案例及经验体会,对科普讲座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科技馆科普讲座的几个关键点,的问题。总结和研究。提出了办好以及开展科普讲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林 《科技风》2012,(3):24
科技馆作为社会重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普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部推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习兴趣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整体规划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进程.因此,科技馆与中小学校的交流、研究、合作及科技馆的科技教育模式多样化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探讨科技馆如何加强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提出了利用校外科普场馆与学校雄厚师资力量相结合的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科普教育模式和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邦模  刘菁 《大众科技》2021,23(2):124-126
科普讲座是科技馆常年开展的主要科普活动之一,如何提升科普讲座的传播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传统的科普讲座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多维度创新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知识的不同需求.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围绕多媒体新技术、热点事件、地方特色、授课场所、授课形式、互动与探究等内容,提出了营造沉浸式的创新科普讲座,打造个性化、活动式、对话式和探究式的科普讲座等观点,有助于精准高效地提升科普讲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科技馆建设,可以更好地向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提高人的科技素养。本文先分析了科技馆科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点提升科技馆科欧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常展常新,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山东省科技馆自2004年开馆以来,通过对展厅的积极改造,不断深化展教主题,增加展示内容,提升展览形式,激发观众兴趣,并且尽量使改造后的展区呈片状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3年来的展区改造,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常娟  王洪鹏 《学会》2014,(8):62-64
<正>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激发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特定条件、特殊场合下的科学传播者和教育者,已经成为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科技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直接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科技馆的对外形象和整体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科技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普教育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一发展趋势对科技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馆要不断创新科普教育理念,提升科普教育功能与作用,培养广大公众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健萍 《百科知识》2023,(27):45-47
<正>自2014年起,自然教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自然科普教育活动逐渐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呈现教育、科技、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劳动教育”“双减”政策落地,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发展增速显著,公益性质的科普场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作为全国第一家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结合了低碳科普等内容,其中低碳科普是主要职能之一。本文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自然教育实践活动为例,从自然科普教育活动的概念、自然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自然科普教育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科普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是构成科技馆的基本要素。科技馆科普展品档案是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又是促进科技馆科普展品发展和利用的基础材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在科技馆工作中具有保存信息,传承历史,启迪后人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展品档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科技馆以科普教育活动破题"新馆效应",阐述重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的必要性;通过对科普剧的教育理念、特征、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形式与服务科技馆公众科学文化素提升间联系的论述,及其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得出科普剧对于增强科技馆的科技传播能力,提升科技馆科学素质服务能力以及对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方面都能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科普展品正从传统以静态陈列讲授知识为主向参与者深层次互动体验的展示方式进行转变。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大众对科技的兴趣和思考。笔者提出科技馆在展览展品设计中要考虑公众对于该领域知识的深层次需求,并以内蒙古科技馆"神舟飞船对接"为例,分析如何提高科普展品的互动体验性,做出与其他馆有区别的、具有专业馆特色的展览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馆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科普服务的公益性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展览与科普相关的社会化活动,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公众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科普报告会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具有独特性,理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一、科普报告会的作用和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馆是社会公益性机构。作为科普文化传播的载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公众和社会服务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任务和功能。江苏科技馆作为一个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的老馆,在科技馆常设展览无法做到常展常新的情况下,重视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是科技馆克服观众兴趣减退,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多次走进科技馆,在科技馆满  相似文献   

14.
孟佳菲 《科技通报》2021,37(9):118-120,12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科技馆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实践分析在疫情爆发期间科技馆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在后疫情时期,科技馆如何运用创新模式持续对外输出有特色、有新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思考对未来科普教育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在日照市五莲县启动巡展以来,"流动科技馆"这一科普活动形式就以其灵活、便捷、深入基层、普及面广等诸多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普遍欢迎。为确保流动科普"常流动",日照市科协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机制,组建了内容充实、配置科学的"流动科技馆",立足科普惠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普巡展活动,为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公众科学文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基本情况"日照市流动科技馆"配备两台科普车,由"5D动感科教影院"、"互动科普体验展品"、"平面科普知识展览"、"科普小书屋"、"高清影视播放系统"、"数字科  相似文献   

16.
文明单位作为单位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衡量标准,是单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成果的最高荣誉。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承担着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科普教育宣传等工作。文明单位的称号无疑是对科技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投身科普事业、奉献人民的嘉奖。青岛市科技馆通过总结创建文明单位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以总结促进步,在进步中追求卓越,不断为科普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科技风》2012,(3):61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展览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的展示手段,以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科技馆展览教育在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中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科技馆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准确地把握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展览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地方,是传播知识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地点。科技馆能够作为公众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服务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科技馆的讲解在科技馆的展览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馆讲解全新模式的探讨也在科技馆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目前科普场馆讲解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科技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主题展开式讲解模式,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科技馆建设的迅猛发展,科技馆科普教育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如何实现科技馆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不断创新的科普服务,既是社会发展对科技馆的要求,也是科技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马麒 《学会》2013,(4):56-59
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场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在开展好常规科普教育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策划组织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是新时期科技馆科学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广西科技馆自开馆以来,围绕"大协作大联合"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四个一"工程,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普资源开发、科普活动组织、科普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