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热闹非凡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由于新任总统奥巴马的非洲裔黑人身份,美国“创造历史”地出现了首位非白人总统。少数族裔出任美国政府高官并不鲜见,如前国务卿鲍威尔、现任国务卿赖斯都是黑人,但是由民众投票选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黑人,是少数族裔,而且票数创下美国历史上总统选举选民票总数最高纪录,则是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2.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6,(9):1-1
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及对中国外宣的启示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大选过程涉及的中国议题会对美国甚至世界的"中国话语"产生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了解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做好美国大选年的外宣工作,对促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益处。2016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主要集中在中美经贸关系、南海问题和朝鲜问题、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我们应总结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语"趋势,规划外宣,提早介入;根据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从预选到新总统宣誓就职,选举历时一年,竞选人之间要通过大量的辩论、访谈、演讲等将其观点呈现给公众,涉及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16日,中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上,以“不采取行动”动议挫败了美国利用人权会干涉中国内政、诋毁中国形象的企图。这是中国第11次在人权会上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住在评论这一胜利时指出,美国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在人权会上再次挑起对抗。这里的“国内政治”,主要是指大选的需要和国会的压力,而国会的压力,则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政府反复在日内瓦人权会上搞反华提案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有一年,外交部在考录公务员时,有一位国际关系博士居然说不出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主要区别,并将克林顿误认为是共和党人,令人啼笑皆非。眼下,民主党候选人克里正在与布什如火如茶地角逐下一届总统。因此,了解两党不同的理念,对于我们准确分析美国形势、有针对性做美国人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传播视野来看,美国大选历来也是不同传播形式的博弈。如果2008年是“脸谱网之选”①,社交媒体初露政治传播的锋芒;2012年则是“推特选举”,社交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公共空间的“虚拟选区”,并直接影响着真实社会中的选举结果。  相似文献   

7.
上期我们了解到征美国想参加选举,候选人不仪要设法在当地出名,而且还要挖空心思吸引选民的注意力,争取选民的好感。除此之外巡回演讲造声势,利用媒体炒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期我们再来看看候选人在党内的明争暗斗,以及决赛时投票箱的风波。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越发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以及对华关系问题自然也成为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各党候选人进行辩论的主要议题。国内不少研究文章都曾围绕美国大选期间的中国议题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和比较,发现不同大选年份间中国议题的变化,如,2004年大选年,美国出于"反恐"需要而弱化在中国议题上的攻击程度;2008年大选年,在金融海啸和中国国力增强的背景下,总统候选人围绕中国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期选举给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和州长选举的多数席位,美国政府呈现为分裂政府。特别是此次选举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以中国为主题的负面竞选广告,要么把中国夸大为一个经济威胁,极力抹黑中国的海外形象,要么把美国经济萧条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责任推卸给中国,把中国描绘成傲慢无礼的暴发户。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0,(4):59-60
《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国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作者分别是美国人欧亚伦和中国人山奇。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话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媒体没讲过的美国”到“中美两国之异同”,再从“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到“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挠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10月10日,克林互顿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中国将在加入世贸后得到美国的PNTR,消除了中美关系中的一大“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扰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  相似文献   

14.
瑟蒙德创造了多个美国记录:担任参议员4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议员;100岁退休,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议员;在国会连续演讲24小时18分钟,这一记录迄今未被打破。他留给后人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仕途上的“不倒翁”,他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甚至他的绯闻,至今仍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此连载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关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名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普通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0.
中美各自的文化源泉 山奇:文化的冲击首先是对保守的冲击。越是保守的地方越有冲击力。欧亚伦:从中国文化的源泉跟美国文化的源泉上来看,如果你从两三百年的历史上去看,中国跟美国的文化是很类似的,非常类似。我可以给你看好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