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在家带着孩子的父母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福利,这些福利不仅是指经济上的补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各种机构给予你很多的信息资源,给孩子提供活动的场所,给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及有很多免费的讲座,帮助你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做一个好父母,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怀着洋羊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为人母,很兴奋,但是也很无助,总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可是有很多方面都不懂,又没有长辈在身边可依靠和咨询,一切靠着自己在网上和书中摸索。好在当时有几个几乎同时怀了孕的朋友,大家可…  相似文献   

2.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你总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希望他们的成长没有任何障碍,你变得焦虑不安,在纠结中带着犹豫。从健康到习惯、从喂养到营养、从玩耍到学习,从细节到好习惯,你该给予孩子最适合的陪伴。关注"中国父母最应该知道的"系列图书,这些父母须知让你开始从容面对孩子和自己。  相似文献   

4.
宋少卫 《中华家教》2013,(Z1):24-25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  相似文献   

5.
年少的我们,总觉得成长充满了烦恼,最不喜欢父母一天到晚地唠叨.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同学和父母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耳朵里的音乐和紧闭的房门,无不宣告着青春的孤寂.然而,被你阻隔在心墙外的父母,你没有看到他们不停徘徊的身影.他们不在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想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信,你来读读他们的来信吧!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就把你当成他们的孩子,请你给他们回封信吧!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惑不解,为什么那些很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而那些并不刻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却很成功呢?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11)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他却十分不容易。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  相似文献   

8.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你的神经。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他的成长做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新手的你也许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孩子3岁前,哪些事情是你不该做的呢?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0.
宋新华 《教育》2013,(25):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1.
宋新华 《教育》2013,(9):11-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花费一定的物质代价。然而由于父母的个性和成长经验,很多父母常常不自觉就用物质满足当成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当成了对孩子的奖励……下面几个维度,检验一下,面对孩子的物质欲求,你真的能够游刃有余吗?这些要点你都掌握了吗?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劳累,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你很可能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孩子的事绝大部分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做一个父母如果越轻松,你的孩子可以成长的越好。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不置可否,那么,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呢?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一、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的氛围,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健康积极地成长发展,这样才是给了孩子一个造福一生的最大礼物,孩子最终成长为一名  相似文献   

16.
好的家庭教育都是相似的,好的父母看似无心,其实事事行心,从自身成长到对孩子性格、品性的培养都用了很多功夫。以下家庭教育中有"六好",你做到了那条呢?一好: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要不断自我学习提高。好母亲防患于未然,一位优秀的母亲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二好: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  相似文献   

17.
和孩子一道成长,就像聆听花开的声音。用真心动真情,就会听清孩子真实的声音,这个声音胜过世界上任何天籁之音。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要逐渐地、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主动倾听孩子说话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只有亲子关系和谐了,孩子才会听你说,才会给你说。要相信,和孩子一道成长,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随着成长一步步走向独立,他们会有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这些想法很多时候显得不那么成熟,有些甚至被传统观念视为禁区与洪水猛兽。作为父母,你能积极解读孩子的心声、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成长吗?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研究》2005,(9):60-60
天下父母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今日孩子的教育,让众多父母伤透了脑筋。于是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感叹:做父母,或者说做合格的父母太难了。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见习期,父母一时的疏漏,也许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永久的遗憾。不管您的职业是公司职员  相似文献   

20.
“宽”指的是一个人的宽容精神。这包括你能否尊重不同意见,能否帮助你讨厌的人,能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能否谦让、能否分享、能否赞扬。这些品质无疑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宽”字,父母首先要具有“宽容”精神。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其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孩子这个成长中的个体,犯错误是他的权利。父母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