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在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 《情报杂志》2001,20(10):51-52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功能,就在于把大量原始文献信息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文献信息资源,按照读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提供给读者使用,或方便读者查代并获取这些信息。随着信息量的急增,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将图书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尤为重要。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上网和提供在线服务又当属热中之热。  相似文献   

2.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在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 《情报科学》2001,19(6):620-623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功能,就在于把大量原始文献信息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文献信息资源,按照读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提供给读者使用,或方便读者查找并获取这些信息。随着信息量的急增,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将图书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尤为重要。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上网和提供在线服务又当属热中之热。本文对此逐一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家清 《情报科学》2004,22(4):449-451,455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体系发生着深化变化,出版商、发行商、文献索引商、书目与检索服务商和信息机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并且相互融合、协作,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体系。本文简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无限共享以及信息服务的概况,论述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信息资源效字化、服务环境虚拟化、信息交流共享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工作一体化、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模式集成化。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多彩,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针对新的环境新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搞好信息服务工作,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对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利用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稿好信息服务的5个问题:(1)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可以大致地开展一般信息产品输出型服务;(2)加速信息传递网的建立,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和文献保障体系;(3)图书馆界应抓住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的特征,实现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订购、联机传递文献、联机互借管理、联机建库、联机共享公共软件程序库等;(4)不断完善书目数据库,健全二次文献系统,实现对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书目数据库的加工;(5)加强信息服务的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现有的存在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正向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迈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遭遇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她将跳出传统的藩篱,扩大到更加广阔的虚拟知识空间。在新的时期,高校图书馆如何以新观念、新视角、新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工作,而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又如何在变革中迅速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东 《情报科学》1998,16(2):113-116
本文论述了科技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图书馆走出困境、求得发展的有利措施;提出了关于积极主动地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议;图书馆为科研服务应采取必要的服务方式。综合阐述了科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网络建设及建立合理的藏书结构等文献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正芳 《现代情报》2004,24(8):85-87
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程度和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文章着重从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五个方面:馆藏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电子文献数字资源、网上虚拟馆藏信息资源、馆内网上专题特色信息资源、多渠道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并结合我馆的具体情况,论述了如何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应成为信息资源的指导中心,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笔者就如何加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提出了情报信息教育、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做好“为人藏书”和“为书找人”、对读者阅读走向的引导、馆员的继续教育等五个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曲浩波 《现代情报》2002,22(12):41-42,46
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信息服务的内涵,使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本文对如何搞好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加强、完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信息经纪业的结构要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 《情报科学》2003,21(10):1009-1012
信息经纪人、信息商品、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市场是支撑信息经纪业存在与发展的四个结构性要素.本文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分析了信息经纪业的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   

12.
信息提供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宁  刘玮  赵丹 《情报科学》2004,22(3):257-260,275
从用户角度看信息可视化主要就是信息提供的可视化,也就是信息服务界面的可视化,本文分别讨论了原始信息提供的可视化与信息检索结果提供的可视化,其中信息检索结果可视化从数据库检索和网络检索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广奎 《情报科学》2001,19(2):144-146,159
本文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意义和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建设的影响,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如何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张福学 《情报科学》2002,20(1):31-34
本文分析了信息生态、信息生态系统和信息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了信息生态的基本特点,比较了信息生态学与信息管理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信息技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晶华 《情报科学》1998,16(2):169-173
本文对广东省信息技术产业的现状、布局和重大信息工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广东省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伦理论纲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沙勇忠  王怀诗 《情报科学》1998,16(6):492-497
信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推动了信息管理的发展,同时又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就必须重视信息伦理,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道德水准。本文考察了信息伦理的内涵及功能,重点阐述了与时代同构的信息伦理规范应包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与信息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仍然 《情报科学》1998,16(6):510-513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近半个世纪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经济行为主要的反映为信息相关性,信息经济构筑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产品有形性与信息价值的无形性集中反映于信息设施的技术与信息传递的水平。本文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出发,对社会经济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及其长期发展的本质,对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及未来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OpenURL框架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艺 《情报科学》2004,22(8):998-1000
OpenURL作为一种开放式链接框架结构,与传统信息链接框架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成为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工具,受到图书情报界的密切关注,也将被美国全国信息标准组织(NISO)所接收。本文在分析OpenURL框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讨论其在信息资源整合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韦参梅 《大众科技》2011,(12):42-43,6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变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运行效率低下,改变这种状况的需求日益突出,集成需求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浅议情报科学及其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茂生 《情报科学》1998,16(1):12-15
本文慨述情报科学的性质、内容、发展脉络、未来趋势、与信息科学和信息管理学的关系以及专业教育问题。作者认为,情报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科技情报工作和西方的文献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情报科学基础理论、情报存贮与检索、情报技术以及情报系统、网络和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必将对情报科学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