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中国海商活动的范围进一步向西延伸;海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海商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士人一反传统的抑商老调,开始对商人与商业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2.
从朝鲜李朝文献看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氏集团在明末郑芝龙时期,依靠海盗走私贸易崛起于海上;到郑成功、郑经时期,更依赖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坚持抗清达三十九年之久。当时,郑氏集团派往日本贸易的商船,有些在海上遭风暴袭击漂流到朝鲜一些地区,当地接待安置他们的地方官把当时的情景和交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遂成为研究郑氏集团的宝贵文献。关于郑氏集团,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的海外贸易活动,在《李朝实录》中有所反映,同时在李朝官吏的文集笔记中也有所记录。其中,最近发现的《漂人问答》,原件存在日本天理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郑氏集团海外贸易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后,随着民间海洋经济活动的活跃,海上失事民船日渐增多.针对这种状况,清朝于开海之初即颁布了海上失事民船的救助与管理规定,直至光绪朝前,这些规定一直是进行失事民船救助与管理的制度基础.这些以官方力量为主的救助与管理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尤其在失事民船救助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弊病,特别是其远不能适应晚清开放通商后复杂的海上救助环境,这促使光绪朝做出改革海上救助制度的重大举措.海上救助与管理制度是清王朝管理海洋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艰难演进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4.
时逢郑和下西洋607周年,国家海洋局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4所985著名大学,在2012年7月11日即中国海洋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启动了首届"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100名在读博士生,赴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武汉大学共有25名优秀博士生参加活动,武大学子和其他高校学子一道先后参观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海监东海总  相似文献   

5.
叶向高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嘉靖倭乱”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并逐渐走向繁荣,海洋社会经济也被整合到以东南亚为中心的环中国海贸易圈中去。叶向高作为一名政治家,一方面与陆地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坚决支持明朝廷的海禁政策,主张严禁通倭走私贸易,打击走私海商。叶向高对商人认识的两重性,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文明生活内涵。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切实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而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落后与世界列强的发端。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西方近代)英美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对比三个方面对明清海洋文化作品及同期英美文化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当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为我们未来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远古秦汉海洋渔农文化史事拾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捕鱼和猎取海上物品以及以“雒田”、“象耕”和采珠业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海洋渔农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到了秦汉时期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大量材料表明 ,中国并非“有海而无海洋文化” ,而是一个创造海洋文化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9.
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商品经济发展、演变,历经西汉前期、中后期及东汉三个时期。西汉前期推行的放任无为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商品经济自由迅速发展。然其发展前途与巩固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方向背道而驰。故西汉中期统治集团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迫使商品经济变态发展,使之成为封建官僚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沿着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轨道运转。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到东汉时期,即使封建国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商品经济也仍然因循这一模式,紧密依附于官僚地主经济运行。从此以后,商品经济完全失出了西汉前期那种独立品格与社会活力,与封建经济长期共存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一种检测和甄别人的素质的活动,考试活动与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其他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考试事业的发展,应与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41-44,78-79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1%-13%,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到200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可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改变传统的海洋开发模式,提倡科技兴海,运用和发展高科技开发海洋,已是实现且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我们发现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中国海洋航海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通过对明代、清代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明朝和清朝的最后时期具备了很多相似地方,但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却大相径庭。本文以郑和下西洋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明清两朝对外政策的差异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革命,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经济政策,维护农民的收益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促使农业突破小农经济模式,融入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洪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是一门新兴的专史,是史学研究自身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近代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虽然扫除了一些盲区,初步搭建了研究平行,但依然处于拓荒探索性阶段,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摸索前进。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学界掀起了关于海洋教育的研究热潮,吸引了多位海洋和教育领域的学者产出大量成果,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揭示出中国海洋教育研究的发展概况与理论前沿。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05-2019年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561篇海洋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核心作者、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揭示中国海洋教育的热点、现状及趋势。通过分析得出,中国海洋教育研究的历史趋势为波动上升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名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通过对海洋教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的农业与区域化的高等农业教育模式孙立群,王秀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方经济自主权体现出来,随之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结构,同时非均衡经济发展的战略加快了农业经济区域化格局的形成,产生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为区域化的高等农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各地海洋节庆旅游蓬勃发展,给滨海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契机。然而快速的发展也暴露了中国海洋节庆旅游的许多不足之处。文章试对海洋节庆旅游进行界定,并对其特点及意义进行总结,通过案例的搜集分析,提出了发展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中国海洋节庆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出口导向与投资拉动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这两种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两种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因此,必须寻找适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崭新的发展模式,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人力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军 《教育探索》2005,(9):50-51
教育改革发展时期,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将随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中,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将逐步融入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体系之中:中国现在教育的最大实情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日趋完善,经济发展使以往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包括教育的自身部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传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同现代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管理哲学的研究应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