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业分析     
保险:加息预期影响不确定中信建投证券给予"买入"评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11年肯定还会再次加息,因为调控通胀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相时而动"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但从短期看,政府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看似加息预期引发的流动性恐慌,实则为货币高频紧缩和通胀高企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经济会否出现"硬着陆",或曰滞涨的隐忧。在央行确立高频加息之后,立足于流动性收缩的空方握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关联储应该为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感到骄傲!周三宣布加息以后,全球股市均报以红盘!对本次加息的解读,多数观点较为乐观,普遍认为今年加息可能不会超过三次,也就是说,或许加息的力度不会超过市场预期.这种鸽派言论的解读当然有利于市场做多人气的恢复,正所谓利空兑现是利好,但是多头行情能否持续,仍有诸多不确定性!笔者对此的预判是,上半年市场可能因此乐观过头,而不排除下半年又会悲观过度!  相似文献   

4.
基金视点     
诺安基金:利用市场调整逐步布局经过两次加息以后,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目前通胀压力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在上行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加息周期刚刚启动。2011年度国内基准利率还有上升空间,只不过加息的节奏要视国内外经济形势而定。如果2011年度外部经济形势比较好,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这样国内加息节奏会比较快。反之则会放慢加息节奏。  相似文献   

5.
这两天有人问,欧元区加息是不是会延后,原因在于日本地震引起的短暂需求回落,使得外部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这个问题就类似于"日本地震会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之类,短期的震荡实在还不足  相似文献   

6.
翻开时下的报纸,可谓"蝴蝶"满天飞,诸如"股市引发的蝴蝶效应"、"加息会给房价带来蝴蝶效应吗"等之类的标题俯拾皆是,但许多人对"蝴蝶效应"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却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7.
行业分析     
银行:加息周期拓伸盈利空间国都证券给予"推荐"评级此次加息并没有继续压缩中长期存贷利差,所以可视为对活期上调的部分补偿,从整个加息周期来看,活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和频率是比较有限的,目前四次加息活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14个BP,而一年期存贷利率上调了100个BP.  相似文献   

8.
行业分析     
银行:加息符合预期金元证券给予"增持"评级央行再度加息0.25%,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根据此前两月一次的加息节奏,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加息的时间窗口在6月份,这次时间有所推迟,因此市场已给予充分预期。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高位,监管层对于银行的存贷比采取日均监管,为75%,事实上由于存准金率和部分超储的存在,银行实质上很难达到日均存款75%的放贷规模。加息预期已在  相似文献   

9.
本周三晚上,央行突然出人意料地加息。其实,早在加息之前,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已经飙升,这视为加息的前兆。因此,本次加息也可以说完全在预期之内,但加息的方式却出乎市场预料,即采用了对称加息方式,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分别提高至3.5%和6.56%。管理层通过对称加息,一方面希望居民资金存入银行;一方面又照顾银行利益。此次加息仍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状况,通胀依然高企,而猪肉价格周期的到来将使得通胀水平未来数月将维持在较高的位置。此前央  相似文献   

10.
当加息以一种既在预期之中,又略显突然的方式再度来临,你准备好了吗?清明节央行再度上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已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第四次加息,而累积加息幅度已达1%。  相似文献   

11.
何德旭 《科技文萃》2005,(1):111-113
此次加息的时机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以至于被一些人称为是一次"突然的"甚至是"闪电式的"行动.对于这一行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究竟怎样看待和评价中央银行的此次加息选择呢?  相似文献   

12.
当加息频频来敲门之际,银行总会出现大批储户的转存潮。记者走访各大银行营业网点了解到,自去年10月份开始,每次加息过后的一周内,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转存手续的储户就会明显增多,有的储户甚至在3个月内连续转存了3次。  相似文献   

13.
"实盘直播"栏目进入第五周。本周大盘经历加息利空打压之后,初步恢复了元气。但市场情绪却是忽上忽下,飘摇不定。一根开门阴,顿陷万里愁云;一根普涨阳,忽又一片艳阳天。兔年伊始,又一牛人加盟实盘论坛,熊少华携A股和B股实盘亮相,实在是股吧幸事。熊总是股坛元老级人物,  相似文献   

14.
本周股市受到外界和市场传闻央行要加息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下跌,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和PPI出现较大上涨时,市场更是议论央行将会在第一季度加息,这使得原本最近并不坚挺的股市更是蒙上一层下跌的阴影。受此影响周五大盘跳空低开近50  相似文献   

15.
微博广场     
李迅雷(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加息或步入下半场】本次加息之后,上半年应还有一次加息,前提当然是通胀可控。不过,保守一点看,若全年共6次加息,那么,第四加息起,加息就步入下半场了。之所以不敢多加,是因为怕步入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通胀——再加息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随着12月26日央行宣布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沪深股市次日高开低走,上证指数随后下落到2800点以下。加息"靴子落地"后,市场已然不知不觉间进入到2011年。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加息后的2011年第一季度应该秉持怎样的操作策略?是担心流动性收缩而离场?抑或是逢低积极买入?  相似文献   

17.
很多散户,就像动物世界里的兔子一样,长着长长的耳朵,随时听闻市场的"风吹草动",一发现市场有异常情况,马上撒腿就跑。也许,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这样跑掉是很正确的,但是,在行情来的时候,随便听到一个加息传闻或日本大地震就看空或做空,空仓了,那么你就会错失掉一轮"送钱行情"。  相似文献   

18.
关键词     
正关键词:加息位于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在全球经济还在竭力走出2007-09年危机的阴影之际,资本市场已变得"异常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世界各国推行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造成的。扮演"央行的银行"角色的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各主要央行不应落入"太慢和太迟"加息的陷阱。该行呼吁政策制定者阻止世界各国债务负担持续攀升和抛弃可能助长不可持续的资产繁荣的政策,并着手实施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6月15日美联储不仅加息还公布了缩表计划,英国央行表示正考虑加息,欧央行表示经济复苏通胀正在加快.全球正站在流动性拐点上.我们呢?当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为了稳汇率,利率会受到牵引;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会放弃资本自由流动,以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第一种做法将对国内经济、债市、股市和房市产生很大压力,我们会这么做吗?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们会立足于振荡市来制定操作策略,上半年和加息前都会采取相对积极的策略操作,如果大盘突破4000点,我们会进入防御策略。下半年我们会根据当时的宏观环境和大盘估值水平再行指定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