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兵父亲     
一父亲到了晚年的时候,记忆逐渐开始衰退,这对于一个有着许多坎坷经历的老人来说,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缠着父亲讲他作为一个士兵时候的故事。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有着百团大战和淮海战役经历的父亲无  相似文献   

2.
棋王     
父亲老了.但他的棋却未老! 可有一次,父亲居然承认他的棋已经老了,我记忆中的父亲从来都不服输,但这一次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3.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4.
父亲与月亮     
小时候看到月食,心里就特别恐慌,恐惧几乎占据了整个心灵. 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会慈祥地对我说:"那是天狗吃月亮."接着,他便拿出那只心爱的猎枪朝天鸣放,意在赶走那十恶不赦的天狗,不让它把月亮吃掉.那时的我当然是接受了父亲的说法,因为在我心目中,父亲所说所做的永远都是对的.  相似文献   

5.
不知什么时候起,爸爸的眼睛开始走进了我的记忆.爸爸的目光是线,无论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总能牵惹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事情,时间隔得久了就会变得不那么真实了,正如远距离的景物.童年的许多记忆对我来说有恍如隔世之感.能使我的记忆变得真实的是那些儿时听过的故事.儿子小的时候总是缠着我讲故事,而我总是以"从前有一人……"这种模式开场的,讲述中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子,他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当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在记忆的仓库里搜寻时,这个影子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它让我记起了一个儿时的伙伴和由这个伙伴带来的-段岁月记忆.……  相似文献   

7.
锄草     
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和父亲一起下地锄草的经历. 那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哥哥、姐姐又远在他乡求学,母亲应付琐碎繁杂的家务已是力不从心,农活一咕脑儿全压到父亲肩上,虽然我年岁尚小,其它活还做不了,但帮着父亲给地里的玉米锄锄草总还可以.  相似文献   

8.
父爱     
"一切都可以消逝,唯有记忆永存".父亲虽离开人世好多年了,但那充满父子之情的深深的爱,却总是不时地出现在我梦中.  相似文献   

9.
回到花村     
一 我是家中的老二,我的名字叫国香.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茶场的办公桌上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时,我爹死后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我爹生前一直想着把家里那十几亩的老树茶变成发财树,把那上百年的茶树上摘下的茶叶好好地包装起来,在花街弄个门店销售,但这个想法对他来说,是再也无法实现了.如今,当年父亲想做的事,都在我手中实现了,可父亲却看不到了.  相似文献   

10.
与书店相遇     
一 从小生长于穷乡僻壤的山村,父亲早年在村子里当过几年民办教师.按说,我最先见到的书应该是小学课本,或者是父亲的教参书籍.但是,在童年的记忆中,我最先见到的书是《毛泽东选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字,只知道那书是用线装订的,封面和封底都是硬纸壳,硬纸壳套进红色的塑料书壳里,书很厚,也很沉.我知道的这种书,家里有好几本.我...  相似文献   

11.
新年的时候,身在远方的父亲从老家给我寄了一个水果蛋糕.虽然我在纽约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公寓,但他总担心我的橱柜和冰箱是空的,并且执拗地认为,我仍然是他需要照顾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正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和之前的工作相比,新工作更轻松,薪水也增加了很多。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很显然,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甚至觉得糟糕透了。因  相似文献   

13.
父亲     
杨晓洁 《大理文化》2013,(10):43-48
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父亲的东西,却一直无从下笔,父亲的确是太平凡了,一个普普通通山乡农民,一生简单朴素,真没有什么可写的,而平凡的父亲在我心底里一直就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任何东西都无从替代,那种情怀,无论怎样的浓墨重彩又都无力表达。父亲没上过学,但父亲识字,识很多字。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识字还博学,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就念"春雨惊天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等长大一些,可以跟在劳作的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味道     
小时候,记忆中,每次吃晚饭时,父亲总还未从田间地里做农活回来,我们兄妹三人总不停地抱怨父亲,而且小时候我又有些娇惯,每当吃饭时父亲不回来,我就哭着骗母亲说自己饿了。母亲便安排我们兄妹三人先吃饭,但母亲从不与  相似文献   

15.
正与普洱有着绵密的牵记,是因为兄长的缘故,最初的时候,普洱还不叫普洱,叫思茅。都说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故乡,那普洱也应是我的故乡。我的兄长在那,父亲的孤坟在那。当普洱还叫思茅的时候,我不曾去过,那时候父亲还在,可我和父兄还未曾相认。我一直住在距他们很远的巍山古城。兄长来信相认时,我刚刚成年,父亲刚刚故去,在我不知道的遥远的异乡故去,带走的是他兜兜转转的沧桑和牵念,还有我的难言的伤痛。如今说来,父亲已离世多年,住在异乡的一抷黄土  相似文献   

16.
捡粪的记忆,大都来自童年.那时,父亲常跟我说:"农民离不开田地,庄稼离不开肥料."于是,每天从村小放学回到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端起粪箕到田边地角或那些常有牛马走过的大路上捡粪.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手,非常软和,不像手艺人的手。每逢三月街,父亲大大的手,总是紧紧握着我小小的手去赶街。父亲的手,牵出我的是梦魂萦绕的童年,有时像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而有时又像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一直伴随我的人生的脚步。童年的记忆中,父亲身着白衬衣,黑领褂,神采奕奕地在三月街上走着。他跨一步,我需要走两步。三月街上的人很多,五颜六色、四海汇集。父亲总是紧紧牵住我的手,生怕我走散了。通往点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之路,尘土飞扬,满街嘈杂,商铺林立,人山人海。也就是在麦香柳绿的季节,在赶往三月街的路上父亲给我娓娓讲述了那些神幻迷人的童年故  相似文献   

18.
镇海老屋     
吴福辉 《寻根》2004,(4):89-93
我在梦里见过我祖居地宁波镇海的老屋. 我并不出生在镇海,中年以前也无缘面识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像我这样在户口簿的籍贯栏目里填甲地,而在出生栏里却填乙地的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比如我就生于上海,我的儿子北上生在了鞍山,到我孙子已生在了北京.报户口的时候,我儿子不假思索就给孩子写下籍贯"宁波"两字,我看了直发愣.  相似文献   

19.
小路情     
这条两旁只有房屋的小路,不长,也不宽…… 在我还不认识它的时候,小路时常尘土飞扬.有时尘土会弥漫在小路的上空,飞进茅草房,染黄了古朴的农家小院.雨季,小路被雨润湿了,空中是一股股泥浆的腥味.泥巴粘在了每个走过小路人的鞋上.这一切我未曾目睹过,是父亲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20.
父親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