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进一步繁荣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服务于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于10月28日召开了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是在学校领导下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接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并讲话,秘书长张晋峰参加成立大会并宣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贺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会长纪宝成教授就加强…  相似文献   

2.
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3.
7月30日,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周济、袁贵仁,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束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宇辉等领导出席大会。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省(区、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老领导老同志、理事会、分支机构代表,学会学咨委、科服委、会刊编委会委员,特邀高校书记、校长等500余人齐聚一堂,共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学会授予蒋南翔、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卓越贡献奖”,授予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终身成就奖”。与会嘉宾回顾学会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的奋进历程,总结成就经验,为开创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言献策,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智力支持。本刊特开设“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专栏,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管理》2008,2(3):F00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6.
贺信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筹委会:欣悉你会定于五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在沈阳市召开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的又一件大喜事,深信会议之后,你省的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一定会比以前开展得更普遍、取得更大的成绩。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辽宁省高教局转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会1982年5月10日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管理》2008,2(4):F00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9.
4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给大会发来贺信。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出席大会,并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题做了学术报告。周济首先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认真履行学会宗旨,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认真组织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繁荣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福建省高教学会、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出席研讨会的代表45人,研讨会收到论文30篇。潘懋元教授作了题为“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国家教委高教研究中心主任王冀生等作了大会发言,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罗宏述作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11.
《高教论坛》2014,(12):F0004-F0004
正2014年11月15日上午,由广西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高教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广西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西高等教育论坛,在广西大学君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康、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侯德彭电话表示祝贺;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区教育厅厅长秦斌,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区教育厅副巡视员陆燕,区社科联学会部主任张流,区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宏等领导和嘉宾到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委员会于五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各类高校代表参加的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代表李涛、许人纯同志,省高等教育局局长徐福基同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程嘉猷同志都到会热烈祝贺。全省高校代表近八十人,认真听取了省委负责同志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讨论通过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章程》、省高等教育学会八五年工作要点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选举产生了以省高等教育局副局长叶春生同志为会长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一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8日—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600多名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师管理的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许嘉璐,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向大会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大会,对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中国教师教育的体系创新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出席大会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同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同志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及理事…  相似文献   

14.
10月19日-2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承办的"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沈阳辽宁大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5.
资讯平台     
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降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6.
9月23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庆祝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建设高教强省学术研讨会。葛锁网会长做了题为《研究探索为高教改革发展服务》的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与回顾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年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努力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探索。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近100个团体会员的一个缩影。为总结交流、宣传推广各团体会员办会的成功经验,本刊特刊载葛锁网会长的工作报告,以供各学会、研究会及广大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日本高等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中日高等教育论坛在上师大隆重举行。论坛上,中日双方的一流专家就大学管理、财政、课程教学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在杭州隆重召开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论坛组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本次论坛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又是学会正在组织开展的"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一次中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报4月1日讯(记者杨晨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 国务委员陈至立向大会发来贺信。大会当天举行了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学术报告会,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出席报告会并做主题报告。周济对高等教育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  相似文献   

20.
胡国勇 《上海教育》2003,(12B):56-59
2003年11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日本高等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中日高等教育论坛在上师大隆重举行。论坛上,中日双方的一流专家就大学管理、财政、课程教学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