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扦插枝条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枝条不定根的生成,一般不定根的产生取决于枝条切面的大小,以及切面有机物、生长素等的积存量。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切口有机物及生长素的堆积量适中时,切口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就强,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从而产生不定根。具体的措施如下。a.适宜的温度。扦插的最适合的温度在20~25℃。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温度高,有利于酶的活动,酶的活性强,植物的新陈代谢的速度就快。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多少,直接影响到细胞分裂、分化的速度。扦插时,当土壤基质的温度高于气温时,使枝条基部代谢处于…  相似文献   

2.
利用FD-LEA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定仪与GXZ-2金属线膨胀系数仪测量铜、铁、铝的线膨胀系数,分别采用升温过程中达到某一温度时的长度变化量瞬时读数和待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两种读数方法记录瞬时值和稳定值。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使用FD-LEA型线膨胀系数测定仪时应采用待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的方法;在使用GXZ-2金属线膨胀系数仪时应采用升温过程中达到某一温度时的长度变化量瞬时读数的方法。实验时采用FD-LEA型金属线膨胀系数仪在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所得结果相比其他仪器其他方法的结果更为准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优先选择FD-LEA型线膨胀系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笔者曾采用图示法讲解物质结晶的计算,取得良好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一、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计算 1.温度不变溶剂蒸发例1.将20℃的食盐饱和溶液200克,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到20℃时,有多少克食盐晶体析出?(20℃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可用下图表示。图中□表示溶剂的量,表示溶质的量,表示析出晶体的量。从图1可知,蒸发40克水析出食盐晶体的质量就等于20℃时40克水中溶解食盐的最多量。解:设析出食盐晶体为x克温度溶剂溶质 20℃ 100 36 40 x 100:40=36:x x=14.4(克)  相似文献   

4.
<正>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容易混淆。总结来说,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因此温度是不能“传递”或“转移”的。热量不是内能,而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就毫无意义,因此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能量,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内能也随之变化。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5.
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包含的层次多,同学们在理解时往往顾此失彼。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必须抓住四个要素:1.要指明温度。在讲某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如果缺少了温度这个条件,讲物质的溶解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最大溶解量也不同。2.溶液必须是饱和的。即使温度与溶剂的量都一定,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与不饱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且处于不同的不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量也各不相同。只有在饱和状态时,溶质的溶解量才达到最大值,即有确定的值,否则都是不确…  相似文献   

6.
一、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热放热型在解答这类计算题时 ,常遇到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及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的问题。这类题目往往由于一字之差使得不少同学由于“了”和“到”不分而出现错误 ,所以 ,切实理解“了”和“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它是一个状态量 ,用“t”来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的温度改变了多少摄氏度 ,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 ,用“△t”表示。此类题可用公式Q吸 =cm…  相似文献   

7.
一、温度和热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由物体本身的状态决定的,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某一状态时的冷热程度.即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如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相似文献   

8.
在溶解度的计算里,求一定量的溶液,当温度或溶剂量改变时析出晶体的量(或达到饱和需要加入晶体的量),特别是析出的晶体含有结晶水时,这类计算题.学生感到比较困难。根据一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或过饱和溶液在温度或溶剂量改变时而析出晶体(包括结晶水合物)后的母液总是饱和溶液这一点来讲解这类题目,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并可列出下列比例式。原溶液中溶质量-析出溶质量原溶液质量-析出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热力学中,温度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温度是系统的热学参量,是对宏观系统整体状态的一种量度,是系统达到平衡的一种标志。由于温度的引入,使得两个不同的热力学系统可以进行比较,即当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从实际应用的意义说,温度是可以测量的物理量,并且这种测量与人们的感觉是一致的,即温度可以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  相似文献   

10.
[例题] 将100℃时560克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可析出硝酸钠多少克?(硝酸钠溶解度:100℃时180克,10℃时80克) [分析1] 此题是饱和溶液从高温降到低温。由于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溶质的量减小,溶剂的量不变。只要算出高温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低温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两种状态下溶质的量的差,即析出硝酸钠的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量子统计出发证明了:1.不同组元的弱简并量子理想气体在粒子质量差δ→0时,绝热混合后其温度T将有一突变的极值量,等温混合后自由能F也有一突变的极值量;2.当粒子热波长λ远小于粒子间的平均距离d时,此极值量与经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3.温度佯谬和自由能佯谬本质上是由组元粒子数密度的突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豆浆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未煮熟的豆浆引起.生豆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皂素等有毒成分,这些有毒成分在加热90℃以上就会被破坏.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皂素受热膨胀,烧到80℃左右时,会形成泡沫上浮,出现"假沸"观象,如把这种"假沸"现象误认为已烧开,孩子一旦食用了就会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重不等的消化道症状.为了预防"假沸"现象给人造成错觉,煮豆浆时,只要用液体温度计量一量、看一看,等温度达到100℃,再冷却给孩子饮用就安全无患了.  相似文献   

13.
陆敏刚 《新高考》2006,(9):57-64
【考点归纳】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①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_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_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对松材线虫快速分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分离的最佳环境温度为25℃,分离液的最佳起始温度为30℃,在这一温度组合下松材线虫的溢出量最多,为第6h时的102条,12小时总溢出量为646条,线虫的最大溢出量在处理时间为4—h时间段内,与在普通室温和常温清水中分离线虫所需的时间相比减少了近5个小时,这两个最佳温度的确定对于快速分离松材线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问:为什么要学习负数?答:学习负数是为了计算(如3-7=?)的需要和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学里我们可以计算8-5=3,但要计算5-8就无法进行了,引入负数后这种计算就十分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通常状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记为0℃,比0℃高  相似文献   

16.
用origin程序描绘了超导 -正常相变时的热力学量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图像 ;讨论了各热力学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验证了临界磁场随温度变化经验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家用能源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1%以上,其中,首要的是不要过分使用空调和采暖设备。因为调查发现,人们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中,几乎有一半用在了取暖和降温上。冬天时将室内温度调低2℃,夏天时调高2℃,一年就能减少1000kg二氧化碳的产生。冬季,早晨出门上班前应把暖气关闭或降到最低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以MgCl_2和Na_2SiO_3·9H_2O为原料合成硅镁胶,用氨水、1:1盐酸和冰醋酸进行改性,得到三种改性硅镁胶和一种未改性硅镁胶.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2+)溶液浓度为0.005mol/L(pH=5.05)时,经由氨水改性的硅镁胶在40℃、搅拌1.5h时,吸附性能最好,理论吸附量最高;经由醋酸改性的硅镁胶在60℃和搅拌1.25h时,吸附量最高;经由盐酸改性的硅镁胶在20℃和搅拌1.5h时,吸附量最高;未改性硅镁胶在温度为50℃和搅拌1.5h时,吸附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量子统计出发证明了:1.不同组元的弱简并量子理想气体在粒子质量差δ→0时,绝热混合后其温度T将有一定突变的极值量,等温混合后自由能F也有一突变的极值量;2.当粒子热波长λ远小于粒子间的平均距离d时,此极值量与经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3.温度佯谬和自由能佯谬本质上是由组元粒子数密度的突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温度与温标     
冷热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将冷热现象进一步科学化后,定量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叫做温度。它的本质和物质的分子运动密切相关。温度又是一个特别的物理量,两个物体的温度不能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