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全球政治全方位角力,西方以意识形态划线,将中国标签化,推行价值观外交。因此,进一步做好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尤为重要。其路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跨文化阐释和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创新理论为依托,从国家形象、话语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日常生活是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价值观,同时价值观也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确认和深化。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当代中国价值观要深入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话语转化,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国际传播。一、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价值观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建构其首要任务是科学解答当  相似文献   

3.
言论集纳     
正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在2016年5月6日《湖南日报》刊发的《大力推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一文中提出,要建构相适宜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一个国家的对外价值观话语体系,须服务于他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交流的现实需要,因此,它的建构应该兼有民族特色和国际特色。建构对外价值观话语体系,应以民族性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再次,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要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正>以社交媒体、大数据、VR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全面、深入影响当下国际传播格局及未来走向。新形势下,以创新新媒体技术形态,变革国际传播理念,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使命的中国国际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纵观2017年,新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格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际传播理念更迭、战略选择,加强中国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中  相似文献   

6.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7.
“中国方案”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国际社会开展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话语资源。本文认为,“中国方案”话语的国际传播实践与研究兼具现实与学术价值,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提供了思路;基于“中国方案”三类话语的国际传播策略,即政策话语降维体现普遍价值观,学术话语推动国际传播研究的中国面向,以及日常话语以情服人,可为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而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关系密切。它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国际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2017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作品质量来看,很显然这些作品越来越重视国际传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全球舆论的新格局、新变化,为国际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问题。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力图"在全球发现中国",《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一书作出了创新努力。该书以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和跨语际传播为线索,基于国别、区域和全球的交叉视野和量化实证方法,对中国思想的当代国际传播、媒介话语建构、观念表达、传播效果和实践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基于理论语境,为当代国际传播研究奠定了两种基调:一是重访面向国内的国际传播研究,二是重塑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步入新时代,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巨大转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国际传播没有构建起体现和解释自己实践经验和发展成就的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标榜西方中心主义国度里的被动局面尚没有根本改变。2018年以来以中美经贸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对中国新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也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从国际传播规律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套以主流话语为政治主导、精英话语为学理支撑、大众话语为传播基础的世界广泛认同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加深,中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中国传统“和”文化观为国际传播研究牵出了一条希望之线。“和”文化思想是对中国本土传播中关于人际、群体、国家、天下、宇宙之间的关系展演,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交流相处之道,闪耀着等待世人挖掘的价值宝藏,是寻找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思想元力,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应该是一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需要形成由党和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和新闻院校联手办学的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坚守国家立场"是根基,"坚定中国特色"是路径。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坚守国家立场,明确"为谁传播";及时发出声音,把握"何时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传播什么";拓宽传播渠道,掌握"怎样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影视国际传播是国家整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中国影视国际传播面临着整体国际外交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西方国家通过建构元话语,使国际传播呈现出“中心-边缘”的格局。面对西方对我国长期的污名化行径,我国提出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为核心的新型话语体系,以开创文明新形态、解构西方化话语为目标,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以此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王丹 《对外大传播》2020,(11):24-25
2020年9月15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发布了调查报告。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负责人分别从全球民意调查、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等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共同为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之下,本文认为应将文明互鉴理念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观念的核心构成。文明互鉴理念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是有别于“文明冲突论”和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是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应基于文明互鉴理念提升当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人类意识与人民意识,将乡村文化、青年创造和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话语生产、话语翻译、话语传播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话语生产中人类-全球价值取向和民族-国家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平衡、话语翻译中语言形式对等与文化价值对接之间的译介选择、话语传播中"传者"本位与"受者"本位的思维转换共同构成了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困境。在国际竞争话语化、话语竞争政治化的当代,准确识别并及时化解以上困境,对建构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融通中外的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的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方式,探寻在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来自国内外的近8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其中8位嘉宾分别就以下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理论与实践: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沟通》《中国文化的普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即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总和)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展示的整体面貌,以及国际社会对其综合实力、核心价值观和整体面貌的感受和评价。传统的国家形象研究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媒体上特别是主流报纸上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二是针对民众进行调查,来了解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自2006年推特(Twitter)诞生以来,自媒体或称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