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在西藏形象建构中,除部分人士能亲临西藏真实体验高原发展变化外,多数人对西藏的认识是通过媒体实现的。真实、具体、鲜活的西藏形象塑造不仅仅关乎受众读解、认知西藏问题,也涉及国家形象的树立、国家媒体争夺西藏问题话语制高点等问题。通过媒体,大多数人认识到西藏已实现了跨越发展——单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成就已经令世人瞩目,但是西藏与祖国内地同步发展取得的成效却常常被"落后""不稳定""苦寒"等负面的报  相似文献   

2.
正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认为,一国的国家形象不是该国的固有物,而是该国在国际社会与他国的互动中通过观念共享,凭借观念结构或结构化的观念而"社会地"建构起来的。①当前西方主流媒体在世界各国国家形象的观念共享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聚焦浙江省国际形象,以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为导向,以美国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官网和《时代》周刊官网对于浙江的报道为样本,审视美国主流媒体构建的浙江省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品牌构建也日益成为对外传播国家之治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通过其学术群体、智库和媒体炮制"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针对性话语,采用"污名化"策略图谋遏制我国和平崛起。在此背景下,智库作为衔接学术界、政界、商界和媒体之间的桥梁,拥有相应途径和责任,充分发挥维护好国家形象和话语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西方媒体在构建国家形象中起主导作用。2008年以后,中国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但国家形象建设仍不理想。CNN作为美国传媒体系中主导力量,在构建中国形象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CNN对华报道各领域的报道倾向,总结CNN对华报道的规律,为中国应对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供借鉴。CNN对华报道倾向及议题分析本文选取2008年到2012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在CNN官方网站(CNN.cominternational)输入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正>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设有"讲好中国故事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一个高峰论坛,以及"智库与话语体系建设""大数据与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城市形象与国家品牌传播""翻译与对外话语创新"五个专题论坛。六个论坛分别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联部新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  相似文献   

6.
正某些西方媒体对华报道一直采取"双重标准"。我国媒体应对西方媒体"双重标准"的争论是被动而无意义的,过多的细节争论反而可能会恶化我们的传播环境、不利于国家形象塑造。本文以对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为例,试图说明,跳出西方媒体设置的"双重标准"圈套,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或许是破解难题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讨论“中国在西方媒体上的国家形象”。会上,美国学者介绍了《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英国学者讲解了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欧美专家角度不同,但发言意思大致一致:西方媒体上中国形象确实不佳,但问题不在西方记者。西方学者一再强调,  相似文献   

8.
吴瑛 《对外大传播》2013,(10):28-30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当前西方媒体主导的国际舆论格局中,分析西方媒体是如何对各国领导人设置议程,以及通过什么框架来解读各国领导人,是提升领导人形象的重要参考。本文选取10份主流报纸进行研究,它们是英国的《独立报》、《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  相似文献   

9.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5月22日-31日,由湖北省宣传部主办的荆楚文化丝路行活动在俄罗斯、波兰、瑞典三国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少儿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杂技演出"等为主体,辅以论坛、会见等活动,通过文艺演出、论坛对话、拜访会谈、展览展示、媒体交流等系列活动,讲述了湖北故事、传播了荆楚文化,提升了湖北在俄罗斯、波兰、瑞典的影响力,达到了"建机制、搭平台、见实效、可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在信息时代,国际传播与外交、军事手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一种武器。当各种危机和冲突发生的时候,如果缺乏宣传与反宣传的软实力,就必然受到"软打击"和"软轰炸"。哪个国家的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拥有更强大的媒体,就有更强的能力主导局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宣传战中,长期处于劣势:颜色革命,俄罗斯拱手败退;俄格战争,俄罗斯虽然赢了战争,但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搞"疫苗外交"的声音不绝于耳。西方媒体涉所谓中国"疫苗外交"的报道基调总体偏负面,但其中也有一些中性、甚至是正面的观点。此类报道常常将"疫苗外交"置于竞争语境中,并且用贴标签和添加背景来"坐实"中国搞"疫苗外交"。此外,这类报道覆盖领域之广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西方智库学者、政客、媒体还通过"三方共振""带节奏"来放大对中国的指责声音。在对外报道中,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回应西方媒体的疑惑和指责,把握关键节点和关键人物表态,为出现个别疫苗事件做好预案,多报道客观事实,避免调门过高。  相似文献   

13.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俄关系近年来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两国在政府层面保持着高度互信,这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显示,目前民众间的文化亲近感与当前政治互信的水平存在差距,与官方提出的"文化融通""民心融通"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美誉度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促使这种局面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国的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带来的威望,而非文化形象的感召。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传统的文化外宣活动之外思考一下中俄关系中的文化外交。具体而言,两国媒体合作领域需继续深化以契合政治互信,文化产品的输出方式亟待丰富,中俄青年也应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锐实力"(Sharp Power)一词贴上封面后,西方媒体便打响了又一轮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无独有偶,从早期的"黄祸"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再到今日"锐实力论"的出现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持续性舆论炒作。虽然风波暂息,但通过"锐实力论"风波为基点,结合社会传播学视角追溯西方媒介对华舆论的传播手段和热度根源,可以剖析西方媒介所设议题里话语的真实意图,为我国应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话语权的争夺",俄罗斯和中国一样,同样面临着西方媒体无所不在的强势高压和以偏概全的负面定式报道。俄罗斯负责宣传的官员曾感叹:"不幸的是,西方公众对于俄罗斯的集体印象,只和这三个东西有关:共产主义,大雪,和贫穷。"在谈及创办一家世界级新闻电视网的初衷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强悍立场:"俄罗斯需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有自己的王牌选手,不仅要向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俄罗斯国内事务,更要打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也成为个人、群体及国家用来建构社会现实和社会身份最重要的互动空间之一。该文从新浪微博入手,通过分析有关葡语国家的博文内容来探究葡语国家的形象建构,分别从媒体话语区域、主题、属性等视角探究葡语国家的形象建构。发现新浪微博从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体育娱乐等维度构建了多元化、充满活力的葡语国家形象,让中国和全世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葡语国家,也为未来中国与葡语国家在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提供契机与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融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创新性地运用区域品牌理论,研究构建城市品牌相关原理,通过分析融媒体对城市形象作用机制及韩国融媒体塑造区域形象的成功案例,探索沈阳市融媒体对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机制。由普遍性到特殊性,提出沈阳市应在媒体融合新趋势下,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融媒体行业,重塑区域形象。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评估奥运会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个"成功"有几方面的学术判断标准:首先,大多数研究机构会对奥运会期间,西方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于奥运会的举办评价进行内容上的分析和认定;其次,在判断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会根据最初设定的国家形象塑造目标,来衡量奥运会中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变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而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媒体上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变化、报道中国内容的语境变迁,奥运会之后,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