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完女记者李响的《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一书,我对米卢的“快乐足球” 似乎理解得更深些了。 米卢的“快乐足球”其实跟中国古代传统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ENJOY网式足球 米卢真是个超级老顽童,虽然已经快60了,但是他的精力体力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很多时候米卢显得比20多岁、30出头的国脚们显得活泼得多。这就是米卢自己倡导的“享受足球”,米卢对足球的享用,远远超过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他的中国弟子们。 把足球作为享受的一个标志就是从足球和网球的结合中产生了所谓米卢特色的“网式足球”,没人能考证这是不是米卢的发明,估计不会是米卢的专利,但是米卢把他带进了中国国家队。网式足球里,足球由激烈的对抗运动转变为不那么激烈的隔网对峙,由多人的集体项目转变为两个人或四个人的对抗。网式足球因为需要的体力、强度、人员和场地的减少和缩小,  相似文献   

3.
一日,和中国足球队领队李晓光一块聊天,本来是闲聊,但是不知为何话题很快就转移到了中国队教练米卢身上。 中国足球这样浮躁的心理现象,叶米卢影响大不大? 不大。他有自己做事做人的原则,比如对韩国这场比赛.尽管外界嚷得特别厉害,赛前非要让米卢说一定要打败韩国这样的话,但是米卢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队的目标是世界破烂怀出线,而不是赢一场时韩国队的比赛。 我相信他也特别想打败韩国,但为什么不愿意符合新闻界和球迷的心理说说打败韩国的话呢? 打败韩国说明什么?就是一场普通的国际双边比赛,而米卢来中国执教的目标是世界…  相似文献   

4.
卡卡 《网球》2010,(1):142-143
作为中国曾经最红,也最牛B的教练,米卢除了把中国足球第一次带进世界杯.还带来了“快乐足球”的理念。当然,米卢不是让球员们在场上一边跑,一边咧着大嘴傻笑,最能体现他这一理念的是”网式足球”。  相似文献   

5.
足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种激情,是我们的所爱。谁不希望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呢。然而,国内许多对米卢的赞美之言却让人感到肉麻:“拯救中国足球的救世主”、“执导绿茵奥斯卡的大导演”之类的,与赛前“倒米派”所说的“国际骗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些媒体记者“正手为贼,反手为仁”的新闻炒作,着实让人感到“像雾像雨又像风”。赢球就是教练水平高,输球就是“绿茵超级骗子”,这种舆论氛围对米卢执掌国足会带来何种影响?也难怪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所言:媒体要帮  相似文献   

6.
感受米卢的 “享受足球、快乐足球” 米卢最初踏上中国足坛的时候,带给中国足球的并下是该如何去踢球、如何去提高技战术,而是他的足球理念“享受足球、快乐足球”,这些和以往来执教中国队的各个洋教头有很大不同,他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足坛引起了不小轰动,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的困惑和质疑,在国家队处于低迷状态的时候,米卢这一观念也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但恰恰是米卢这种观念  相似文献   

7.
米卢来华一年多来,关于他是否神奇以及究竟神奇在何处的争议一直就没停止过。尤其当日常训练和一些热身赛不像有些人所预想的那种样子时,有些人更是借机大泛酸水。在他们那个小心眼中,似乎只要把米卢变“平庸”了,便会使他们自己显得不那么“平庸”了。至于中国足球最终能够怎样,在他们妒火中烧之际,似乎全无意义了。其实,真正的“神奇”——起码是那些人理解的那种“神奇”——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米卢也决不是肉身成圣、白日飞升的仙人,他所凭借成功取胜的决不是关键时刻暗念几句类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抑或“啊吧呢叭咪哄”之类的咒语,而是他混迹于国际足坛江湖几十年摸爬滚打中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实战  相似文献   

8.
后米卢时代     
十强赛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米卢还会带中国队吗?这个问号又可以分成三个小问号:1.米卢还愿意带中国队吗?2.中国足协还会邀请米卢掌军吗?3.球迷和媒体是力主米卢继续执教,还是无所谓?第二个问号的背后情形可能最暧昧,在十强赛开打之前,中国足协甚至体育总局,上上下下,对米卢不感冒者众矣。王俊生让贤之前曾说:“中国的足球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这话后来又被他人接了过去。表面看这话很堂皇,背后却有说不出的苦衷——面对这个名气大极,且我行我素弄出许多风波的外国老头,要体现组织对球队的“领导”确实太困难。不像戚务  相似文献   

9.
假设,中国队的主教练不是米卢,小组赛的一切将会如何呢?这个假设提出的本身就有一点不信任米卢的意思在里头,就是神奇如米卢者,也救不了中国足球啊。中国足球毛病多多,江湖神医米卢亦没有回春之道,这就是中国足球在马上就要“进京赶考”之前几个月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评价米卢的功过?这是打输了世界杯的中国足球最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当然,我们所说的总结是民间没有任何贴金需要的自发行为,不是足协会议室里为了定位而定位的“非常满意”,因为按照那个标准,我们实在找不出来怎样的结果才是“很不满意”。十强赛刚刚胜利时,球迷对米卢是一千个拥护,一万个支持,那时候,谁敢说米卢一个“不”字,那就是别有用心,所以有些球迷肉麻地把米卢称作“教父”,而没有人予以驳斥。这种“教父论”最后的登峰造极就是沈阳的铜像,五里河雕了一群,绿岛又做了一堆,米卢永远是其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职业化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却在中超的第一年里,经历了历史上最混乱,最暗淡的时光。中超与甲A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就像问演《卖拐》的赵本山和演《刘老根》的赵本山有什么不同一样,其实都是一回事。只是“刘老根”比“大忽悠”形象好点。但中国足球却并非如此.强行上马的中超尽管也是中国足协精心筹划的“形象工程”.最终却被证明是一个“没有形象”的形象工程。2004年.中国足球经历了一次改革浪潮,而中国足球的改革之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米卢是中国足球在世界杯上创造奇迹的魔法师!”《哈利·波特》我欣赏了七遍,在看了中韩仁川之战后,这是我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有同事建议我做个关于预测中国男足在韩日世界杯上命运的文章,并用什么“质量守恒定律”或者“E=MC2定律”来出新。我不赞同,一是预测这东西本来就没头没脑,二者有米卢在,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显得很可笑。  相似文献   

13.
寻找莉莉     
记得在足球世界杯外围小组赛期间,某记者报了一条花絮性的“新闻”,称一天见到米卢执一束鲜花在酒店大堂徘徊,便上前探问等谁?米卢半真半假地说:“莉莉”。在该文的最后,那位老记半神秘地“猜测”到:据称米卢等的是那位相熟的女记者。却轻易地放过了那个——莉莉。当然,莉莉决不会是某个名字中带有“莉”字的中国女记者,她应该缘于那首在二战期间被美国大兵广为传唱的歌曲——《莉莉玛莲》,“……各处都能看见我俩的身影,我俩的歌声似乎依旧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足球流年不利。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已经过去 一段时间了,长叹一声,我们发现又一个四年过去了。     尽管职业联赛使得中国足球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有越来越多的 人参与到足球中来,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输了,而且得是那么“黑色幽默”。即 将成为记忆的本届世界杯预选赛是一面镜子,它折射给我们这样个结论:经 过了三年努力,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和2001年十强赛时相比却不进反退。    三年前,中国队在米卢的率领下走向世界杯;三年后,中国足球却连“资 格考试”都没通过。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国奥队在奥运…  相似文献   

15.
自阿里·汉来华履新后,我们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无论是阿里麾下的国足众将士,还是整天追随国足身边采访的诸家媒体足记,对阿里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夸你没商量”。而且言谈话语字里行间还大多与其前任米卢做一番比较,几乎米卢的所有短处恰恰就是阿里先生的长处——阿里的严肃比米卢的活泼要好、阿里的“计划性”比米卢的“随意性”要好、阿里的“残酷足球”比米卢的“快乐足球”要好,甚至同样作为游戏,阿里的“头球游戏”也比米卢的“网式足球”要好,米卢在华期间,面对新闻媒介重男轻女的方式是其最遭媒体老记强烈愤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机会主义者米卢 机会主义没什么不好,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相反,米卢著名的机会主义也许是中国队在目前整体水平太低情况下的一个很有用的招数呢,如果按部就班,那就得先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而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不足以支持中国队冲出亚洲,这种情况下,依靠一些机会主义也不失为办法,谁让咱的水平低呢?还是不要对米卢失去信心,看看他用什么样的怪招来帮一帮中国队吧。2.稳步形成中的“米家军”战术特色 大家都知道,米卢的战术思想的讲究技术,讲究控球,地面传接,米卢崇拜的是法国式攻守平衡、技术细腻的欧洲拉丁派,从这…  相似文献   

17.
日前米卢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游览江南美景,适逢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也正在这里举行,米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丽们合影留念,同时米卢的心也记挂着中国足球。曾带领中国国家队历史性地冲进世界杯的神奇教练米卢想挂帅中国国奥,除了塞尔维亚和墨西哥,米卢已经把中国视为他的第三个故乡。离2008年北京奥运的时间在不断缩短,米卢感受到了中国足球的“一切以2008奥运为重心”的足球  相似文献   

18.
假如固执的博拉不顾我们中国球迷的挽留,执意要离开中国,世界杯决赛周近在眼前的中国队将会请那个大腕来率领呢? 1.雅凯 中选因素:我行我素 中国足球居然能请来雅凯来当中国队的主教练?有点异想天开不是?中国足球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当初大名鼎鼎的米卢还不是来了,只要你付足够的美元。 请雅凯来的理由:雅凯高出其他教练的地方只是能面对新闻界要么装糊涂,要么置之不理。媒体骂得一塌糊涂,他能依然我行我素(这点有点像米卢,这更坚定我们请他来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陈球:享受象棋 享受象棋给予的痛苦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我们应该感受足球的快乐,去踢快乐的足球,在足球中享受快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融入足球,也才能够更好地在快乐中得到提高。”取名叫“球”却对足球没什么兴趣的棋手陈球也模仿米卢的口气说:“象棋是用来享受的。”  相似文献   

20.
飞花 《新疆体育》2001,(7):30-33
米卢登陆中国之后,最先提出的具有爆炸性的原则性词汇便是“享受足球”。但什么叫“享受”?这对习惯了数十年来“忧国忧民”和“刻苦努力”的中国球迷、媒体、运动员、管理层都是匪夷所思的,因而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质疑米卢,总觉得他这么说是为自己找台阶,是绝对的“真实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