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蔡静  罗丽 《文教资料》2005,(21):72-73
历史上,汉武帝刘彻能从其高祖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的以“守”为边疆国策的苑囿中走出来,扫荡匈奴,开拓疆土,这正好说明了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或决策或方式都只有在它相应的时代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历史永远是向前的,我们就得应时而变,因时之需而补不足,这便是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制度诞生的时代要求。从二十世纪初英国人提出“继续教育”这一理念开始,再到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3.
哲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为世人留下了回忆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回忆”历史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回忆”历史,在某些时代或某些时代的某一阶段,因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大可能做到完全真实。我们不能把历史视作一个小女孩,对她进行任意打扮,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的错误。要知道,篡改的历史终究还会被“篡改”过来。这就是历史的法则,也是历史学者修史的法则。回顾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曾经有过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她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变种),现在又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的历史分期应该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中国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划分历史时代是最为恰当的。这就是说应该分别写出“原始公社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就是说全部中国通史应该包括五种社会形态或五个历史时代。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我国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逐步形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前止,这个社会的性质是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5.
蓬草是历代诗词文赋中的重要意象,历代文人在选取这一意象进行创作时,有着千姿百态的心绪.“飞蓬”“转蓬”“孤蓬”“蓬心”……这些意象名词的构造无不显示出文人对“蓬”的青睐与感怀.因此蓬草意象的嬗递研究成为历代文人风气研究的一个缩影,从整个文学壁垒之一隅管窥时代文学脉络的思路,也恰如其分地附和了极具时代意义的文学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天人感应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为历代思想家所乐道的基本问题之一,然而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思想家的体系中,其内容、形式和思想实质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对“天”与“人”的不同理解以及“感应”方式的类异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天人感应理论至少有六种基本类型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7.
孙孔懿 《学科教育》2009,(4):3-7,46
“文质彬彬”在今天“多用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追溯本源,它出自《论语》,原指人的文采和质实配合均匀,包含着“文与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意蕴。孔子提出的这一论人标准和育人规格,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孔子当年还提出要防止“质胜文”或“文胜质”现象,遗憾的是人类在创造文化一步步远离“质胜文”的野蛮时代的同时,越来越受文化制约,以致出现“文胜质”现象。初步的“知识考古”表明,“文质彬彬”词义的历史演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亟需借鉴历代思想家对“重文轻质”倾向的反省与批判,赋予“文质彬彬”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文质双向关照、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历代的文人墨客自昭君出塞起,吟咏其功绩、演义其传奇、描绘其美丽的作品层出不穷,他们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联系自己的实际境遇,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王昭君形象,从一个正史上只有寥寥数语记载的历史人物,逐渐拥有了年龄、籍贯、家世、个性乃至生活的细节和曲折的故事,从而具有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笔者对昭君形象演变的时代因素与脉络做一番梳理,通过对历代社会背景的分析,找寻昭君形象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昭君的时代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代的文人墨客自昭君出塞起,吟咏其功绩、演义其传奇、描绘其美丽的作品层出不穷,他们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联系自己的实际境遇,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王昭君形象,从一个正史上只有寥寥数语记载的历史人物,逐渐拥有了年龄、籍贯、家世、个性乃至生活的细节和曲折的故事,从而具有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笔者对昭君形象演变的时代因素与脉络做一番梳理,通过对历代社会背景的分析,找寻昭君形象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昭君的时代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肃因古代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首字而得名。甘肃也简称“陇”,这是因为我省许多地方在古代是陇西郡的辖地。我省历代的行政建置,反映了我省在历史上的地位。研究我省历代建置的沿革,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上更好地认清我省在今天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甘肃作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来是一个汉族同多种少数民族聚居杂处的地域。从我省历代建置中可以看到不少对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地名,这反映了过去时代汉族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歧视。对此,我们应当历史地看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女性。在历代文人笔下,她的形象或积极乐观、或凄美哀伤,而在人民群众眼中,她一直是一位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神,具有非凡的传奇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王昭君的民间形象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的画家用线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风格,并归纳十八种描绘,极大的表明了中国语言所蕴藏的空间,使的线描有了个性化、技术化、情感化。经过历代画家反复实践并经过时代检验的结果,它们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鲜花。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说虹影对现实感兴趣,不如说她对历史更感兴趣。她的新作《孔雀的叫喊》以长江三峡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变迁为背景,而她的目光却穿透了历史与现实之间布满迷雾的屏障,直达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最隐秘的境地。她说:“毕竟,有谁能抵达出生前的世界呢?”她把这句话留在封面上,也许表达了她的某种感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世界向何处去,这一严肃的课题再一次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应该怎样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成为非常迫切的、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时代,是指“历史上的大时代”,它应该根据“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来确定(《列宁全集》第21卷,第123页)。那种仅仅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把我们的时代描绘为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等等的观点,且不论其是否准确,至少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上的大时代”或人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青的女权主义观点。指出,苏青生存的时代是一个新女性新男性都感到尴尬的时代,她不是一位有意识的女权主义者,因而其女权观更贴近女性生活,更具真实性。她从已之体验出发,聚焦被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超越了阶级和革命意识,超越了一般社会学批评的狭隘,对两性关系中的女性地位等有关平等的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张若虚的《舂江花月夜》诞生之时并没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声势。相反,在唐初至明初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她倒像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人。除了作为一首乐府诗,她幸而得以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而留传后世外,在明初高棅《唐诗品汇》和后七子领袖人物李攀龙的《古今诗删》之外的诸多选本里,我们难觅她的倩影;《历代诗话》及其续编也没有一句对她的议论。她同她主人的名字一样,长期沉默在冷清的书角里。但“天生丽质难自弃”,《春江花月夜》最终要放射出其夺目的光彩,并且随着覆盖她的历史尘埃的逐步褪去,她的光彩愈来愈明丽,终于升腾为一轮皎然独照的明月。人们渐渐感受到了她的不可迫视的光芒。明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还把她列入“旁流”(他的《唐诗正声》未收《春江花月夜》,可见他还不认为她是“正声”)。至清末王闿运就称之为“孤篇横绝”;闻一多先生更称之为顶峰上的顶峰,诗中的诗。  相似文献   

18.
“梁苑”辨     
“梁苑”,又名“梁园”,亦称“兔园”或“菟园”,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刘武所建。向为中州历史名园之一,在一些历史古籍和地方志中有所记载。历代一些文人、名士,或宴游其中,或到此访古作客,对它讴歌吟咏,先后留下一些瑰丽的篇章。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至今没能统一认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历史周期率被称为政治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历代王朝都无法解决的“历史之问”,更是亟须关注的时代课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给出了“人民监督”这一答案,习近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自我革命”作了新回答。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两个答案”在时间上虽跨越了70余年,关注维度不同却又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与开拓、对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突破与创新。回溯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的发展历程,挖掘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可为新的赶考路上破解历史周期率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引入诗评的必要我国的古代诗歌评论,特别是对唐诗的评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它常为某首诗的阅读鉴赏而发,或从整体风格观照,或从思路结构把握,或对一句一字解释……诗评是我国历代文人心血的凝结,是民族审美经验的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价值不亚于诗歌本身。“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由此看来,合理有效地开发“诗评”资源,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角度看,高中生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识记了不少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