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江花月夜》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编织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2.
思妇诗在《诗经》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这类诗篇以设置实幻对举两条线索,采取以景烘情的布局,营造典型的时空环境(山村傍晚),描写思妇特有的心理状态(怠于梳妆、明咏物暗夸夫)等多种多样的构思技巧,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怀亲念远之情。其精妙的构思艺术,为后代文学创作所模仿和借鉴,对我国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最有名的一首抒情诗.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创作,主要是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也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现实.它是五言诗的代表,成就很高,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刘勰称它为"五言之冠星".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作品中,思念送别题材的诗词特别多,这些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有的在结尾刻画不堪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的形象;有的在结尾祝愿对方、安慰对方或愿对方不辜负相思;有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情景,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断人肝肠的离别;有的在结尾大胆想象,把离别思念之愁、之苦、之痛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在结尾用特定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意。本文将对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念送别诗的结尾作一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5.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是一篇写离情、相思的词。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婉转缠绵,感叹人生中那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思妇诗进行了探讨。一,关于解《诗》的方法与难点。作者认为,强《诗》就经或以《诗》为史的说诗,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应以《诗》为诗,按诗歌的艺术规律去解诗。“诗三百”中不少篇什旨归难求,除文字障碍外还在于比兴义难于把握。二,思妇诗所表现的思妇之苦集中于三个方面:(一)相思与被弃忧恨交加;(二)夫妻长期分离造成性饥渴;(三)丈夫追求功名与爱情的矛盾。三,思妇诗的艺术成就在下述三个方面十分突出:(一)“透过一层”,曲而愈深,(二)情景交融,真情实境,(三)从对面着笔,表现深情。  相似文献   

8.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鹊桥仙》都是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但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迢迢牵牛星》是通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世间思妇的不幸,应归入思妇诗之列。诗中主要借织女的相思之苦来表现人间思妇的闺怨。对于织女着墨并不多,只用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题。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1、《长相思》表面上写男女之情,把相思之苦写得淋漓尽致,内里却寄托着一种思慕明君,以身许国的理想,只是含蓄蕴藉,隐然不露。理由有多种,不足为凭的一种是()。A、我国的诗歌自古就有以男女恋爱比喻君臣遇合的传统,自屈原首创以来,此类诗层出不穷。B、诗中明说“长相思,在长安”。长安为当时国都,君主所在。C、此诗的…  相似文献   

10.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载传诵的写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和游子的相思之情,生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闻一多评价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这首诗主要写唐人的胸襟与宇宙意识,充满哲理。下面对程丽华、张正平两位老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形式上看,《错误》一诗短小精美,既是中国传统的题材,有大量传统的中国意象,又有新颖的现代表达,称得上古今结合,中西合璧,这是共识。但在内容上,从女性的角度,结合与此诗题材相关的历史、文学两方面进行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诗实是借写一缕愁思来写思妇,借写思妇的苦来展现中国社会的苦难,其写作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学习这首诗,在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基本层面之前,应先结合诗本身以及所占有的历史文学资料进行想象、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数千年文化积淀中,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张扬着不朽的青春。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包罗万象,有言志诗,有边塞诗,有归隐诗,有离别诗等等。《行行重行行》是魏晋时代颇负盛名的五言诗之一,由无名氏所作,真实地刻画了当时闺中思妇的相思乱离之苦,使人百诵不厌.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词中的月意象有不同的内涵:以月来寄托相思离愁;以月来咏史感怀;以月来悼念亡妻;以月来表现征夫思妇的愁苦;以月来表现美丽多情的女子。月意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隐喻了词人的现实遭遇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作为一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战争诗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它不注重对战争场面、战争进程和战争情节的描写,不囿于以战争来写战争,而是选取不同的视角全面地展示了这场席卷整个社会和各个阶层的惊涛骇浪。将士的行役之苦、家园之思,思妇的空闺哀怨,"局外旁观者"的正面歌颂,不同身份地位和角色的人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情感基调勾勒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战争。  相似文献   

15.
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作为一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战争诗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它不注重对战争场面、战争进程和战争情节的描写,不囿于以战争来写战争,而是选取不同的视角全面地展示了这场席卷整个社会和各个阶层的惊涛骇浪。将士的行役之苦、家园之思,思妇的空闺哀怨,"局外旁观者"的正面歌颂,不同身份地位和角色的人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情感基调勾勒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古代封建社会交通不便,音信难寄,于是羁旅行役人思归,闺妇思夫,中国古典诗坛上便多了一种抒发相思别情的诗,这些诗歌因其表意的真切,情感的幽咽缠绵,表现手法的独特丰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文整理归纳了古典诗词歌赋抒写离愁别恨常用的几种方法:借想象抒写思念;用比喻抒写离愁;用夸张写相思之甚;以反衬写归乡之情;用谐音双关抒情;虚实相生叙别情;善于运用意象写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如日暮、明月、秋景等。  相似文献   

17.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艳词。他的艳词主要描写了歌妓这个群体对真诚爱情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她们的相思之苦;同时也写了她们对正常生活的渴盼,写了她们渴望摆脱“贱民”身份的愿望。除此之外,词人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歌妓的同情之意,以及对某些歌妓的爱恋之情。  相似文献   

18.
<正>花是天地之灵秀,是世间美好事物的象征,历代文人骚客大多爱花,咏花,借花抒情言志。宋代词人李清照爱花,在她的词中,花作为主要意象频频出现,她把感情完全地融在花的世界中,在这些花中,李清照尤其钟爱黄花,以黄花自喻。用菊花来抒发自己的相思情愁。表达思妇怀远的淡淡闲愁表达,国破、家亡、夫死的  相似文献   

19.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过云,照见负心人。这是敦煌曲子词中一首著名的闺怨词。写一位深夜无眠的思妇,她失神地望着窗外蒙胧的月亮,耳边传来渐紧的风声,入骨的相思,久别的深恨,一起涌上心头。“天上月”——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而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  相似文献   

20.
谷进 《华章》2011,(10)
<长恨歌>,作者多半部分写李杨的相思之苦,如此真挚深情却只能阴阳相隔,便引起长恨.以作者经历、作品写作背景及作品结构、内容为契入点进行研究,可以确定此诗为爱情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