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箴言书院藏书的目的,是让院内外愿读书者“领读”其书。为方便读者,胡林翼编纂(胡氏身后又有补充)了《箴言书院藏书目录》。此目载于《箴言书院志》卷中,计八十一页,占全《志》篇幅的一半以上,著录藏书1,335部(种)31,738卷,可以视为箴言书院之“馆藏目录”。胡林翼对《四库全书总目》极为推崇,曾谓“四库全书目录,经史子集,体用兼资”(《致汪梅村》)。因而所编藏书目录之体例多依法四库而又有所变通。它们都采取部、类、属三级分类法,《库目》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三属,《院目》共五部五十四类三十六属。以经史子集四部而论,《院目》基本上是依照《库目》成规稍作变通而后类归藏书的。其变通情况,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2.
王承略、刘心明主编的《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考补萃编》收书全面,勘校精良,利用方便,集史志目录之大成。《萃编》汇集史志目录及相关的考补之作于一编,有利于对我国古代著述与藏书情况的全面考察,具有中国古代图书总目意义。此外,通过《萃编》,可以从目录分类、书目著录、细目统计、书目序跋等方面对传统学术,特别是目录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国铸造的银圆,很多人认为它到清代末年才在中国流通,早一点也认为鸦片战争之后才流通。如台湾陈秀夔著《中国财政史》就说:“自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入侵我国,外国银洋,便大量输入。”查《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货志》钱法门,也只说:“初,洋商麋集粤东,西班牙、英吉利银钱大输入,总督林则徐谋自铸圆抵制,以不适用而罢。嗣是墨西哥、日本以国币相灌输。光绪十四年张之洞督粤,始用机器,如式试铸,李鸿章继任续成之。……中国自行银钱自此始。”好像认为到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即道光后期外国银圆才大量输入。 其实这都没讲对。我在清代藏书家的文字里发现道光以前外国银圆在中国江浙一带流通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黄丕烈的藏书题跋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清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他是清中叶的大藏书家、版本目录专家,写过大量藏书题跋。光绪十年潘祖荫收集他的藏书题跋编刻为《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民国八年缪荃孙等又增辑刻成《荛圃藏书题识》十卷《补遗》一卷,民国二十二年王大隆又辑刻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四卷。这些题跋里有许多讲到他买书以及晚年卖书的书价,我用《题识》和《续录》通查了一遍,查到记载书价的有121条。其中说“白金△两”、“白金△  相似文献   

4.
藏书家薛福成(1838——1894)撰《庸庵编》,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1562册。其卷三有清同治八年(己巳年,1869)作《李氏藏书目录序》,但中未提及李氏何人也,全书中亦末阐明李氏为何人。谓李氏“有书数万卷,上自经史百子,旁逮星算、方舆、艺术之流,金石之刻,崖略粗完,洁致精良,可披可哦,昕夕自怡,此笃志之士所蕲也。……孝感李君,官畿辅久,富藏书,精善逾常本,出示书目两册,属序其简端。余睢君以通敏之才,历宰十数县,固周知民隐,而裕于识矣。”由此可见“孝感李君”藏书之富,善本超过普本,属晚清大藏书家。检郑伟章先生《献家通考》,未见收录。检范凤书先生《中国私家藏书史》,仅见在第456页录《庸庵编》之记。那么,孝感李君为何人?其藏书何在?藏书目录何在?很是有考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6.
私家藏书目录即由私人编纂的以私人藏书为基本著录对象的一种目录。它发展到宋代,形成一种风气。有书名可考的宋代私藏目录有30多种,如江正的《江氏书目》、吴良嗣的《蘸金堂书目》、田镐的《田氏书目》、李淑的《邯郸图书志》等等。但现存的仅有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三部。(以下分别简称为《郡志》、《遂目》和《书录》)。宋代私目有如此长足的发展,有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粤大记》三十二卷,明郭棐编,万历写刻本,现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见各馆藏书目录,均未著录此本。郭棐字笃周,号梦菊,本籍广东南海,世居番禺,故亦称番禺人。棐幼时师湛若水,由南海儒士举嘉靖二十八年乡试,四十一年成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官礼部主事、夔州知府、湖广屯田副使、四川提学、广西右江副使、湖北参政、山东宪使、云南右布政、晋光禄寺正卿。万历二十三年乞归。著有《粤大记》、《岭海名胜志》、《广东通志》、《四川总志》、《右江大志》、《夔州府志》、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目录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图书目录起源问题,综合起来有四种说法:①校仇说,即目录起源于汉代刘向等校勘古籍的工作,如章学诚《校仇通义》主张此说。②篇目说,以姚名达为代表,他认为目录起源于“一书目录”,如《尚书》的青丝编目录(见姚著《目录学》)③书序说,就是说目录产生于《尚书》、《诗经》之序,或《易·序卦传》(见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清人卢文弨也有相同看法。④管理说,此观点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近世甲骨文献的发掘,表明史官对龟册的管理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9.
黄光 《新闻爱好者》2008,(11):146-147
荀勖,字公曾,出生年月不详。289年去世。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据阮孝绪《古今书最》所记载,该书共16卷,著录图书1885部,20935卷(《隋书·经籍志》记为29945卷)。  相似文献   

10.
田艳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6):161-162,168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以此,通过揭示《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体系、著录方法,说明了《郡斋读书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晁公武的目录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午亭文编》五十卷,清陈廷敬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山西泽州人。因《水经注》载“沁水经午壁亭”,而名其家曰“午亭山村”,世亦雅称之为“午壁”。顺治十五年进士,仕途亨通,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卒,卒谥文贞。著有《尊闻堂集》八十卷,后来又重编为《午亭文编》五十卷,交付门人侯官林佶手写刻印。成为清代著名的“林氏四写”之一、《午亭文编》问世以来,见之于国内各家书目著录的,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康熙47年刻本,其二为乾隆刻本(如《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人文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史志目录自班固始创《汉书·艺文志》以记一代藏书之盛以后,经历了《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明史·艺文志》才始变记一代藏书之盛为记一代著述之  相似文献   

13.
郑连聪 《兰台世界》2011,(12):36-37
历代《白鹿洞书院志》保存的书院藏书目录,连续性强,是白鹿洞书院藏书的历史见证,为学者所重视。本文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梳理了现存书院藏书目录情况,重点阐述了白鹿洞书院藏书目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郡斋读书志》全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是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晁公武撰写的一部反映其私人藏书概况的解题目录,该书的问世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正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而受到历代目录学家的重视。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图书馆界对晁公武及《郡斋读书志》的研究开展的甚少。现适逢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郡斋读书志校证》一书,籍此良机本文拟对晁公武的图书分类理论和《读书志》的分类体系结构作些探讨,以求教于贤达和同好。一、晁公武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龚易图是晚清福州最著名的藏书家,当时人评价说其藏书之富、之精,在福州乃至闽省堪称第一。笔者据《乌石山房简明书目》、《大通楼藏书目录》不完全统计,龚易图的藏书超过16万卷,4万余册,现今福建省图书馆善本库中藏“大通楼”图书约15000余卷、4000余册;台湾大学图书馆藏龚氏“乌石山房”藏书34000余册。本文对龚氏这两部书目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历代《白鹿洞书院志》保存的书院藏书目录,连续性强,是白鹿洞书院藏书的历史见证,为学者所重视.本文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梳理了现存书院藏书目录情况,重点阐述了白鹿洞书院藏书目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声望很高,有的刊物把它尊为“世界之最”——最大的百科全书。可是,它到底是多少卷?众说不一。河北人民出版社编的《青年知识手册》第77页中说:“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包括凡例、目录共六十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婚姻登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档号编制规则》(DA/T13-2022)和《档案著录规则》(DA/T18-2022)等标准的修订,《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婚姻档案整理方法,已经与当前通行的档案整理标准不相适应。笔者将着重从归档章、目录两个方面谈一谈婚姻登记档案整理的优化路径。一、归档章的优化(一)将“室编卷号”与“馆编卷号”合并为“卷号”2015年修订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中明确将文书档案原有归档章中的“馆编件号”与“室编件号”统一为“件号”。  相似文献   

19.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书仪即书翰仪体。关于其具体内容,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书仪是“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书仪仅仅是“古代书信文书的规范程式”。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大致是正确的,不过书仪并不仅仅是“士大夫私家”所撰。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书仪的文献著录及其具体内容等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考察。一、书仪的史籍著录与归属历代公私目录著录书仪都非常多,如《隋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篇下著录有:《书仪》二卷,蔡超撰;《内外书仪》四卷,谢元撰;《书仪什卷,唐道撰;《书笔仪》二十一卷,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