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天赋人权”观。这种人权观虽然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曾受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批判。进入现代社会后,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全面否定,即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一种是经过修正后继承。现代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对“天赋人权”观采取这样两种态度,既有其理论根源,又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有人称他为“数千年来中国封建士大夫的最后一位巨子”,“本世纪以后中国资产阶级在文化学术上的最初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使他将传统国学和西方哲学相结合,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这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境界”说。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生活于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具有一定反传统性的文人,其男女"同情”、贞节随性、"才无牝牡”等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男尊女卑、从一而终、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闺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作为封建文人,其妇女观又有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期间,中国思想界面貌一新,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妇女解放问题首次提到历史日程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下,鲜明地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在其著作《大同书》、《仁学》中深入地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对妇女的禁钢,猛烈地抨击了残害妇女的种种陈规陋习,指明了妇女解放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劝世良言》、《钦定旧遗诏圣书》和《钦定前遗诏圣书》对洪秀全思想影响巨大,洪秀全“男女平等”思想、禁止奸淫妇女和反对淫乱思想、“为妇之道”思想、多妻制思想、对待女奴婢的思想以及妇女贞节观皆同这三本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们是洪秀全“耶儒合流”思想的主要来源。但从实质上看,洪秀全的妇女观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而且在西方上帝的宗教招牌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洪秀全不可能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人权,同民主、自由一样是一个政治概念。近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学者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他们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这就是所谓“天赋人权说”的主要含义和内容。“天赋人权说”带有极大的先验性、唯心性和形而上学性,但它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它是反对神权、教权,批判封建等级特权和封建旧秩序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反对封建和教会的统治中,曾发挥了相当大的历史进步作用。“天赋人权”作为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原则和革命的重要成果被规定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宣言及宪法之中。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1789年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成人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其中,虽不乏成人女大学生的身影,但为数较少。调查表明,仅是脱颖而出的这极少一部分女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也历尽磨难。女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以及从业岗位上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制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正在限制着成人女大学生的进一步的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传统思想观念和封建残余的束缚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崇尚的封建宗法传统,在妇女问题上规定“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夫死从子”,女人要“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核心意思是女人不可以有独立的思想,更不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并亲自领导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他把变革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做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深刻指出了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根源,分析了个体家庭的变革,号召广大妇女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争取男女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在现实生活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要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人们还必须彻底摆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束缚。妇女自身也要挣脱自我蔑视、自我贬值的传统女性的禁锢,强化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秋瑾与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两个不同政治派别中的著名人物。在探寻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上二者分别提出过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思想主张。他们的妇女观除具有相同的一面外,二者之间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谭嗣同的妇女观仅注意“破”,而秋谨的妇女观尤注重“立”,这种差异主要是二人的生活经历与政治主张上的不问所致。然而,二者妇女观上的差异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递进互补关系,他们的妇女观正好构成中国资产阶级早期较为完整的妇女解放思想理论,对后世的启迪与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借助西方"天赋人权"的理论,以资产阶级自由观、人权观为武器,对中国传统的女性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从男女平权、国富民强、妇女解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严复的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作用,而且也为中国女权运动的萌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工 《神州学人》2003,(10):34-35
一张张美丽的笑脸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会北京,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美丽的八月隆重召开,美丽的中国妇女之歌再度唱响。此时此刻,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声音,送上一个真心的祝福:您好,美丽的中国妇女!中国妇女用美丽的笑脸,向世界展示着她们的亮丽风采。数千年来,中国妇女尝尽辛酸,受尽压迫,背负着封建道德的枷锁,处于附庸的地位。她们无独立人格,无主体意识,完全失去了作为人应有的价值。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奴妾故里把家守”、“妾自以君方为贵”时代的结束,中国妇女从此真正站立起来了。瞧,串串数字,勾勒出中国妇女地位与时俱进“步步…  相似文献   

12.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在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复古思想反动同盟的反攻下宣告失败,作为几千年来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总代表“孔家店”的幽灵,仍然笼罩在黑暗中国的上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了进行这一革命,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文化革命;而这个文化革命的根本任务,仍旧是打倒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中国门户被打开,女子教育的问题也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被提出来。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之一的郑观应对女子教育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他反对溺女、反对裹足,要求男女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主张让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等等,为中国的女子教育作出了贡献;但他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旧观念,认为女子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华章》2013,(32)
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妇女的地位低下,承受着封建君权、族权、父权和父权的压迫,妇女的法律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居“卑”的妇女,若一旦犯罪中国传统社会刑罚对妇女是“从轻”的,我们从汉代和唐代看法律都可以看到刑罚对妇女的体恤,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妇女卑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清朝末年著名的维新思想家,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提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思想。以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是康有为变革观的主体内容,基本依据是西方的自然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观,儒学的“至圣先师”孔子被其奉为变法维新的“素王”、祖师爷,借以渲染改革的合理性。康氏以变求通、以变达全的思想并不能改造中国,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仍存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女数千年来身受封建政权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期妇女权利的丧失,与当时的革命者自身所受封建思想有关,也与妇女自身所受的封建道德有关。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革命。它使几千年来跪着生活的妇女开始站起来了,蕴藏在她们内心深处的巨大爱国力量如同地下流动的赤热岩浆喷泻而出,形成一支新崛起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她们豪迈地高呼:“男女同登大舞台,爱国精神何壮哉。”喊出了亿万妇女的心声。成百上千的妇女爱国活动家冲出家门,走上社会,为拯救濒临危亡的国家,作  相似文献   

19.
陈高虹 《文教资料》2009,(35):94-96
近代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影响更为深远。其中妇女政策尤具特色,引人瞩目。曾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推行了一条妇女解放的道路.但实际上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并未真正改变中国妇女几千年来作为男人附属品的悲惨地位。恰恰相反,太平天国领导者强制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男女别营制度、“新”婚姻制度、禁足措施等,给妇女带来了身心上的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20.
《崔待诏生死冤家》是三言中经典篇章,它改编于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其中小说的主要人物璩秀秀,极具个性魅力,她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与平等,追求男女自由结合的幸福婚姻,打破了旧礼教“贞”“烈”妇女观,确认追求情欲的合理要求,发动对禁欲主义封建道德的挑战;同时在她的身上又集中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受摧残,受迫害的悲惨命运。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曙光,又看到黑暗势力的残酷与冷漠,值得我们同情与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