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如图所示,气球下面挂一小石子,悬浮在水中,轻轻碰触气球后撤去作用力,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错解1:原来气球和小石块悬浮在水中,轻轻碰触气球后撤去作用力,它们还是处于悬浮状态,排开水的体积未变,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选C.错解2:因气球和小石子悬浮在水中,所以F球浮 F石浮=G球 G石.当轻轻向下压气球时,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气球受水的压强也随之增大,此时气球的体积就要变小,从而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故选B.错解3:原来气球和小石子悬浮水中,当向上轻轻推气球…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小河边的故事(老师边讲边画),这儿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的两旁有红的花,绿的草,还住着一对好朋友,是气球姐姐和土豆妹妹,有一天,她们去游泳,刚跳进小河中,就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你们看。(将气球与土豆投入讲台上的水槽中) 生:土豆妹妹掉入水中,气球姐姐浮在水上。 师:像气球姐姐这样浸入水中会  相似文献   

3.
三、热胀冷缩准备工作:一只玻璃杯,杯中有水,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个橡皮吹气球,吹气球口紧紧插入一根玻璃管。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将吹气球上的玻璃管插入杯里水中,用热毛巾包住吹气球,观察杯中玻璃管口冒出的气泡。 2.拿走热毛巾,换上冷毛巾包住吹气球,观察玻璃管里的变化。 3.拿走冷毛巾,轻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是不是病句?”——品味妙处《船长》(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一课,最后几节描写了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的悲壮一幕:轮船在慢慢下沉……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师引导学生品读这几节)生:我觉得“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这两句话是病句。前一句说船已经沉没了,后一句又写船沉没,犯了意思重复的毛病。师:(出乎意料地)同学们读读看,你们怎么认为?(生读后)生:我认为这是个病句,可以把后面的句子删掉,改成“: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师:(出示课文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请大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分别放到文中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反复品读比较)生:课文原句是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补充讲沉船的过程,沉船的过程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修改后的句子只是讲沉船的结果,给人的印象不深。师:你分析得很准确。生:读课文原句,我感觉有种悲痛感,似乎亲眼目睹到哈尔威船长随轮船沉入大海的情景。读修改后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师(拿气球的手故意松开):气球怎么了?生:气球飞走了。师:你们想玩吗?老师有要求:1.试一试。拿气球的手慢慢松开,对着气球口的手掌有什么感觉?2.画一画。用箭头画出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喷气的方向。师:请同学们汇报。生1:对着气球口的手掌感觉有风。师:风从哪里来?生2:风从气球里面出来。师:气球里怎么会有风出来呢?生3:气球里空气流出来形成风。生4:气球壁有弹性,把空气压出来。师:请同学们画出气球的运动方向和喷气方向,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生5:气球运动方向和喷气方向相反。师:是什么力量使气球飞起来?生6:是气球里压缩空气冲出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个设计得比较科学的实验,应具备:1.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3.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4.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科学素质。 例如,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中,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的实验的设计:教师一开始让学生将各种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投入水中,要求他们仔细观察,以引起学生对沉入水中的物体  相似文献   

7.
师:(板画气球)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气球. 师:为了让气球别飞走,我要做一件事,仔细瞧!(表演用绳子拴住气球的动作)老师刚才做了什么? 生:用绳子捆住了气球. 师:"捆",不错.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相似文献   

8.
哈春 《良师》2003,(17)
一、实验材料与用具:水、橡(xiànɡ)皮泥、水盆二、实验过程:⒈把橡皮泥分成三等份。⒉一份捏(niē)成圆柱体、一份捏成球形、一份捏成碗状。⒊用水盆装大半盆水。⒋把三种形状橡皮泥分别轻放入水盆中。圆柱体和球形橡皮泥都沉入盆底,而碗状橡皮泥却漂浮在水面上。三、实验原理:水有浮力,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入水底,而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不过,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与重量无关,而与物体在水中所占地方大小有关。占的地方大,浮力就大;占的地方小,浮力就小。大轮船可以在水面漂浮(piāofú),而小石子却会沉入水下,…  相似文献   

9.
一、发现"器材",留心感觉,真情表达 师:你们经过讲台前,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 生:讲台上有水瓶、木棒、气球,还有水缸. 生:瓶子里装满水,边上挂着两个气球,用一根线吊住,上面还有一根木棒. 生:天平、吸管、干毛巾…… 师:发现这些器材,有什么感觉? 生:可能会让我们以"做实验"为题写一篇作文. 生:我感觉这节课肯定是很有趣的.(师板书:有趣.)  相似文献   

10.
一、发现“器材”,留心感觉,真情表达师:你们经过我讲台前,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生:讲台上有水瓶、木棒、气球,还有水缸。生:瓶子里装满水,边上挂着两个气球,用一根线吊住,上面还有一根木棒。生:天平,吸管,干毛巾……师:发现这些器材,有什么感觉?生:可能会让我们以“做实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巧妙地把抽象的大气压力变为学生可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一实验材料:光盘、气球、橡胶塞、塑料杯。制作:在橡胶塞上打一小孔,把气球套在塞子上,固定在光盘的小孔中。(如图)实验方法:先把塑料杯装满水,再把气球放在杯中,用手按住光盘,把杯口倒过来向下,然后移开下面的手。(如图)实验现象:观察到光盘不仅不会掉下来,还看到气球慢慢鼓起来。分析原因:是下面的大气压力向上压住了光盘,大气压力还把气球给“压”鼓了起来。实验二实验材料:50ml注射器针筒、乒乓球、水。实…  相似文献   

12.
气球不爆炸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掉?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像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瘪下去。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在教学中不乏精品。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谈点笔者的感受。教学片断一(教师甲):……师:那么,你说说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生:盐水比水重,所以马铃薯浮起来了。师:(高兴地)你怎么知道的?生:科技老师告诉我们的。把鸡蛋放在水中是下沉的,把盐放在水里搅拌几下,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我想,马铃薯在水中也是这样。师:(握着这个同学的手)你真聪明。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一齐)同意。……教学片断二(教师乙):……师:大家的意思是说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问…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社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水的浮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气的气球、皮筋、直尺、铁锁、石块、玻璃杯、乒乓球、烧怀、木  相似文献   

15.
不沉底的针     
把绣花针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可能你的直觉告诉你针会沉入水中,其实也有例外哦!工具百宝箱1一枚绣花针2一个玻璃杯3一支滴管4水游戏DIY1在玻璃杯中注入满满的水。2把滴管吸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小心地慢慢向杯中加水。注意,不要让水溢出杯外。从侧面观察杯中水的上表面,可以发现水的表面呈弧形。  相似文献   

16.
气球与浮力     
记得有一次带着四岁的女儿洗澡,女儿拿着一个小气球在浴盆里玩耍,她总想把气球拉入水底下,别看只有拳头大的气球,女儿可费了不少的劲。身为科学教师的我不免心中一动,用气球做水的浮力实验不是太好了吗?一、器材准备:1.普通气球。2.平板测力计。3.硬度较大的铁丝(80cm,前端弯曲)。4.透明大号水槽。5.海绵碎末。二、实验设计:1.将海绵碎末塞进气球内,将气球撑至拳头般大小,注意海绵在气球内要膨松,不要压得太紧。2.扎紧气球,将气球与平板测力计和铁丝起来。(如图所示)3.手持铁丝另一端,将气球放入水槽中,用铁丝向水底拉气球,从平板测力计上可…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1996,(5)
一、概念在经历中产生 (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先介绍在水中游泳和搬石头的体验后,接着就把浮力的概念提了出来;在小学三年级“水的浮力”教学中,“浮力”的概念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中,逐步感觉出来的。) 师:请大家把木块、泡沫块、气球  相似文献   

18.
听一位教师讲《物体的热胀冷缩(二)》,在提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初步假设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出了多种实验验证的方法。有一种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入热水中给里面的空气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让里面的空气受冷,观察气球的变化。从气球鼓起来和瘪下去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20.
高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必修)p.202中的小实验,让针漂浮在水面,这种方法稍不小心针就会沉入水中,笔者改用刀片来演示;在洗脸盆中装上大半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