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解题.而发掘和运用数学问题中的隐合条件,架起“题”与“解”之间的桥梁,则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基本功,更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和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题目,能否正确、迅速、合理地获解,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发掘并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考综合题的设计总是以一些基本图形、核心概念为基础,求解则是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准确掌握数学定理的基础上,借助数学直觉,提炼基本图形所隐含的性质、结论完成的.能否得心应手地运用基本图形,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图形性质掌握的深刻程度;二是理解基本图形的性质都是以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审清已知条件是解题的重要一环陕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子校梁彦奇无论解那一类数学问题,总要紧扣已知条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是指清楚地写在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4.
吕建军 《教师》2014,(21):51-51
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直接决定着数学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因而寻觅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了解隐含条件的各种形式,掌握隐含条件的发现、分析方法,从题目的各种文字、各种数学模型、各种数学图形中挖掘出隐含条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和运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隐含条件,是指一元二次方程的某些数学命题的已知条件中,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出来,它隐含在明显的、直接的条件中,这些条件大多是由于其数学概念所决定的,用来考查同学们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全面、准确.因此,解题时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才能使题目解得正确,不至于造成错解、漏解.  相似文献   

6.
李三保 《中学理科》2007,(9):106-107
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敏捷严密的思维能力,在大多数试题中,常设计一些隐含条件,这些条件一般隐藏在关键的词句或图示中.从本质上讲,要发掘隐含条件,首先将关键的词句、图示中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化学问题或具体的数学语言,这样隐含的条件就会迅速被打开,涉及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解题速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浅谈隐含条件的解题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直接、明显给出的固有条件,它有待于解题者从题设、结论的语言中,数式、图形的特征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上去剖析发掘.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所谓"难题",能否正确、迅速、合理地获解,关键往往在于能否准确地发掘并充分地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本文拟在初中范围内对隐含条件的解题功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将其隐蔽在题设中.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往往取决于同学们对隐含条件的挖掘程度.如果忽视某些隐含条件,就会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甚至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挖掘题目里的隐含条件?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形式化方法和形式化规格说明语言Z语言,利用Z语言对软件需求进行了严格定义,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以获得更好的软件性能.利用形式化方法的需求分析,有助于发现需求中隐含的不一致性、二义性和不完整性,对其进行更深入精确的理解,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直接关系到数学问题能否顺利解决,隐含条件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发现隐含条件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本文对隐含条件的发现和运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应用和理解方面.数学语言有其自身特点.深层结构常重于表面内容,句法分析常先于语义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运用相当重要.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中.所以掌握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崔鸿志 《甘肃教育》2002,(10):35-35
审题能力就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如果对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要解决的目标分析理解透了,特别是对有些问题的隐含条件掌握清楚了,解答问题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三个方面,都强调了要重视考察学生能否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述数学内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推理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梁小宁 《福建教育》2007,(12):37-38
一切阅读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换句话说,阅读离不开语言,数学阅读也不例外。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阅读的基础。准确、简洁、概括、凝练的数学语言影响着数学阅读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以下结合这三类语言谈谈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而数学题的隐含条件对解题影响很大,隐含条件不仅对解题有干扰作用,而且还有暗示作用。因此,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题,是否解得正确、迅速、合理,关键就在于能否挖掘出并利用题里的隐含条件,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去挖掘数学题的隐含条件呢?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深入挖掘隐含条件,因为一旦忽略了它,容易出现增根或漏解.反之,准确把握隐含条件则可为发现解题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仔细审题是解决题问的关键,能有效地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仔细地阅读题目。记住重要词语,对一些关键之处细致地进行考察,弄清题目意思,研究对象是什么?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充分重视对一些关键亨眼及暗示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掘隐含条件,把隐含条件转化成明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数学题是一个从题目所列条件中不断地挖掘并利用其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推理和运算的过程。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所谓“难题”。能否正确、迅速、合理的获解,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挖掘并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朱开道 《成才之路》2011,(25):39-39
数学语言,按其形式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许多学生由于过不了数学语言关,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在表现,数学课程中各种定义、性质、规律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在数学课上,小学生能否准确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讲解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也有赖于小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