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X):F0004-F0004
2月24日上午,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科技厅会议室召开。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徐凤君传达了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并对历届全国科技大会情况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进行了回顾。同时,传达了自治区第七届党委第97次常委会关于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所做的重要决定和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回顾新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科学技术学的最新动态,认为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正在形成之中,中国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及时跟进具有积极意义;从研究内涵看,科学技术学是一门主要以经验方法对科学进行整体研究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教育,特别是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同时也对中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事业30年来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全文回顾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简要阐述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所给出的启示出发,提出了几点反思。作为全文第二部分,在回顾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及总结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全文回顾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简要阐述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所给出的启示出发,提出了反思。本文作为第一部分,回顾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归纳总结了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李政道促使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创立,他领导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科学重新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心数十年来的工作,在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回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世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科学》杂志在几代中国科学家心血的灌溉培育下,创刊80年来,经历两次停刊而又两次复刊,坚持为传播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于1915—1951年曾为促进新文化运动,普及科技知识,扶持青年成才,引进先进技术,振兴实业,作出了贡献。1985年至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作全视野的综合介绍,帮助读者提高现代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科技兴国”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和教育界的关心和爱护。江泽民总书记为她题写了办刊宗旨:“传播科学,提高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未来20年既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危险期。中国失去了前两次科学革命机遇,如果再失掉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机遇,后果会不堪设想。解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本文将尝试在大量吸收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猴年伊始,千年更新。回顾百年精彩,时空又将我们推到新的起跑线上。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的最高理念。21世纪同样又是Internet时代,当我们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此特”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生活巨变,它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和飞跃。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大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会…  相似文献   

12.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胡平 《软科学》1989,(2):1-7
<正> 讲软科学发展的形势与任务,首先要回顾一下十年来我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因为软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一部份,它是在我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它是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它的诞生、成长一直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我国软科学的发展是很顺利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同时,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后,经济迅速发展,近15年来,我国以平均9%的高增长率一直领先世界,超过了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平均7%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世纪,特别是最后20~30年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广泛应用,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旧观念。为企业服务的会计及其模式,今天看来有些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美国《财务》杂志在分析全球最具有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16.
奥运是人类精神和科学技术融汇的产物。回顾历届奥运会,就会发现,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类精神的鼓舞下,奥运依靠科技不断地展现着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马福海 《青海科技》2001,8(6):23-25
一、林业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林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结合省情、林情,在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新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队伍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林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2000年底全省共取得林业科技成果131项,其中有38项科研及推广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成果推广奖,如杨树良…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1981年10月,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同志在河南省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响亮提出,要使1982年成为“科学技术年”,博得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在全省科技界引起了积极反响。随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组织“科学技术年”的决定。我们认为组织“科学技术年”,并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从河南省的实际出发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动员组织全省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全面深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技发展新方针,把我省科学技术促上去。但开始也有同志怀疑组织“科学技术年”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又搞形式主义等,认识不尽一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已作出肯定的回答。特别是党的十二大把科学作为战略重点之一提出来,使组织“科学技术年”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1月16日—21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在北海市召开省(区)、市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团体会员单位秘书长、专职干部工作研讨会,到会代表52人。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高庆生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发言。他回顾了1995年云南文山会议以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工作,对今后学会工作的发展谈了几点看法,并就召开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庆祝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恢复活动20周年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