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津津 《视听》2016,(6):47-48
随着现代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对听众的需求也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传播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若忽视对听众心理的分析,很难维持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编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编辑要注重使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相吻合,这样才可使广播的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对听众心理需求、广播编辑心理需求以及广播编辑的责任与素质要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一种将文字或图片转换成声音后传达给听众的传播手段,所以声音是广播的传播媒介,而听众是决定广播兴衰的消费者.由此可见,广播编辑重视听众的意愿,了解并尊重听众的心理,特别是在现今许多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下,广播编辑心理是否吻合听众心理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广播的受众面广,既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既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广播编辑心理要吻合听众心理并不容易.广播编辑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听众的内心.本文将对听众心理的两大类别以及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就是通过听众的听觉获得新闻信息。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广播节目质量的尺度。要想办好广播、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听众对新闻需要的心理效应。本文拟对听众在心理上对新闻的需要有哪些特性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琦 《中国广播》2009,(7):25-26
广播新闻的语言速度直接关系到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使新闻播音的语速更易于听众接收接受、便于听众理解、符合听众收听心理和收听需要呢?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笔者从听众构成与语速、听众层次与语速、收听方式与语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林肯当选     
辩论中要取得胜利,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聪明的辩论家总是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也总是善于了解听众的心理。把握听众的心理,与听众实现心灵的交流,说的话就一定能引起共鸣,就一定能战胜对方。 让我们来看看雄辩家,美国废奴运动中的英雄林肯总统竞选演说中的智慧吧!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与听众交流时,既要站在交流对象立场上想问题,维护他们正当利益,做他们的代言人;更要善于从交流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做到心中有"航标",言谈明是非。只有这样才能对听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情绪进行有效地疏导、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节目的导向作用。那么,主持人如何才能获得听众的心理认同,贴近听众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节目主持人,在面对听众的时候.语言的表达不能是单纯地“说话”,而是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表述。通过节目主持人这种有意识地表述,不仅要带给听众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满足.还要带给听众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美感。在广播中,  相似文献   

8.
播音对象感的定义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受到对象的存在及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即:一方面要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依据节目稿件提供的条件对他们的收听心理进行分析估量,使播音员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就播音员自我感觉而言,要时时处处在想象中感觉到听众观众的存在和反应,由此引起  相似文献   

9.
范延锋  刘丹 《记者摇篮》2006,(11):21-21
法制节目除了在播音、主持的语气上,依然要生动、平和、大方之外,在节目的编排上,更要讲究策划、注重对受众心理的研究。要分析受众的心理,让编辑的意图随付事件的内涵外延进入听众的内心深处,不仅要引起思考,还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取得节目应有的传播效果。我们在编辑制作辽阳电台《法制之声》节目时,就有意识的针对每期节目的选题,分析听众对编辑观点的接受认可度。从听众的认知屏障入手,通过有目的性的策划,有针对性的编辑,有声有情有叙有议的主持,让精心打造的节目带给听众听觉的震撼,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我们以曾获得首届辽宁广…  相似文献   

10.
县级广播台站发挥与农村听众在地理、心理等方面的接近性优势,积极争取听众参与,是把广播节目办得生动活泼,吸引听众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争取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办广播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节目得到听众的承认,受到听众的欢迎,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重视对听众收听心理的了解和分析,以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使广播节目办出特色,增强感染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12.
演讲者通过语言发送信息,听众通过语言接受信息,要使听众以最短的时间、最省力地理解你所发出的信息,你必须善于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抓住听众的心理定势,缩短“讲”和“听”双方的心理距离,并利用权威效应心理,重视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的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广播应如何为听众服务,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和爱好?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广播怎样更好地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服务?研究这些问题,就要对听众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计。一、听众的收听心理广播听众心理学是研究广播听众收听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听众由于受到外导  相似文献   

14.
王晶 《记者摇篮》2010,(7):63-63
《轻风夜话》节日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每晚20点30分在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播出,节日一直以为听众解疑释惑,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内心冲突,弘扬主旋律为宗旨。节目形式主要是接听听众的热线电话,回答听众发来的短信,这种一对一的交流,为听众提供了宣泄不良情绪的平台,同时主持人在与听众交流、探讨中,引导、启发听众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听众构建和谐心理,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记者或通讯员为广播电台写稿,首先要想到你是要写给人听。广播稿怎样写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摸准听众心理,知道他们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盼望知道什么,反感什么,写稿时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来容易被人接受。就普遍而言,听众有些什么心理呢?这些心理对于通讯员和记者写稿有些什么相应要求呢?下面,分几点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17.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广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县级台站的广播。如何找回作为基层第一线的广播原有的位置,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听众的心理趋向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持广播特色。县级台站的广播要发挥广播特有的风格,就必须寻找自身的优点,围绕声音做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尽量从客观实际出发。多用群众的语言报道实际内容,抓住老百姓的心理,与听众进行“零距离”接触,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听众。节目内容要活。基层电台仅凭以…  相似文献   

19.
提高经济报道的接近性,就是指在报道中根据听众的特点去采编新闻内容,满足广大听众的心理需要和生活需要,同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贴近,同听众的衣食住行贴近,同听众的思想感情贴近。接近性之一:寓宣传于新闻事实中经济报道首要职能是宣传党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高文平 《记者摇篮》2009,(7):108-109
所谓“有效信息”,就是媒体向受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读者、观众、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反之则是“无效信息”或“垃圾信息”。广播有效信息就是广播电台向听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