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12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的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就要带头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代言人,理应继承新闻前辈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鼓与呼。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贯倡导艰苦奋斗作风早在1939年5月10日,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指出:“我们民族历…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1995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名编辑、名主持人”;1994年8月5日在为《南方日报》创刊45周年的题词中号召全国新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要求新闻工作要发扬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勇于创新的作风。这些指示为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而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指示,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苦”字上下工夫、做章。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论员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在转载这篇重要文章时,分别冠以这样的新闻题: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犯罪超过三反五反  相似文献   

4.
评论的遗憾     
打开报纸,读者看到一条好新闻,同时又看到为这篇新闻写的评论,既有新知,又有新悟。那是一种享受。略举几例:人民日报1983年9月28日第一版为郴州市有人蛮横敲重点工程的竹杠的消息配本报评论员文章《群众的背后》,11月18日在第一版为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配短评《厂长要有“将才”》,11月21日为黑龙江省养蚕专业户霍长林反映自己的困难,省长陈雷及时处理来信的消息配本报评  相似文献   

5.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6.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1983年第二季度《人民日报》发表的稿件,各方面反映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篇。《家庭承包给湖州带来兴旺景象》(4月8日二版消息,记者虞云达)。生动地介绍了湖州农村的现状。《为重点建设开绿灯,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南京化工公司乙烯工程提前上马》(4月11日一版消息,记者颜世贵)。重点建设工程的一个好典型。《评朱毓芬之死》(4月13日三版本报评论员文章)。就北京化工七厂女工程师、副厂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从7月7日《众志成城战洪灾》开始,到9月29日《学习抗洪英模 弘扬抗洪精神》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共发表评论36篇(不含“今日谈”、“人民论坛”专栏评论),其中社论2篇,任仲平文章1篇,短评1篇,其余32篇均为评论员文章。尤其是,从8月9日到9月8目,也就是在抗洪抢险斗争最为紧要的时刻,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每日一篇,有时两篇,篇篇掷地有声。这组评论经过报纸转载,广播电视转播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读  相似文献   

9.
5月25日,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作批示时指出,《人民日报》作为第一党报,就是要有高人一筹的“绝活”,带头提高办报质量。6月13日,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人民日报》创刊5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大力倡导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采访作风,转变文风,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好作品,努力把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提高到新水平。”人民日报记者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报社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大家认为,报纸的“绝活”建立在全体编采人员个个争出“绝…  相似文献   

10.
以4月1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打头,到4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二十二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平均每篇八百多字,除几篇千字以上外,一般只有五六百、六七百字。4月1日那篇就是七百来字。人民日报头版评论这么明显地一短,使人们看到了报纸评论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12.
正当全国上下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之际,本刊1997年度最后一期也付梓面世。咀嚼前五期《采·写·编》卷首篇,顿觉大家笔下,辞气酣畅,抒怀言志,逸兴遄飞。细细揣摩,又感篇篇之中立意精当,每篇之间逻辑紧绎,一日敬业作风,二日实事求是作风,三日艰苦奋斗作风,四日清正廉洁作风,五日严谨细致作风,再加上本期主题“勇于创新的作风”——正是江泽民总书记所谆谆教诲的新闻工作者要发扬的六大作风!《采·写·编》为双月刊,一年六期,每期一篇卷首语,每期一个中心话题,将江总书记的指示分解给读者学习,编辑部的同志可谓心思巧运,立意深切。  相似文献   

13.
义乌的秘密     
1986年10月28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民日报》第一次以显眼的头版,对发生在义乌的市场经验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一篇比新闻本身篇幅更长的评论员文章,其标题就是对义乌结论式的高度肯定——《大兴民间商业》。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10月11日至22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四篇评论员文章,论述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其题目分别是:《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落实责任》《尊重实践分类指导》《抓紧当前着眼长远》。通观四篇评论,坚持了实事求是精神。例如:一论说,“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既要充分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又要冷静分析困难,知难而进”。二论又说,“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10项指导方针,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意义非同一般,难度非同一般,必须拿出百分…  相似文献   

15.
12月19日,福建省永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集资为30户困难群众订阅2007年全年《福建日报》。尽管时至寒冬,气温骤降,但这条消息让人感到融融春意。扶贫助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物质扶贫固然重要,而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也不可或缺。只有让困难群众通过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用先进的科技和勤劳的双手来摆脱生活困境,才能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17.
评论、理论是《人民日报》的强项。 下面,笔者向读者朋友推介几篇见之于该报的评论、理论文章。 (一).事物自身的逻辑作者深沉的情感──读《人民日报》就“撞机事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4月 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海南岛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造成我飞行员下落不明。随后,美机未经允许进入我领空,降落海南陵水机场。围绕这一事件(简称“撞机事件”),《人民日报》于4月5日、7日、1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正义呼声和强国行动》、《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力量》。这组评论所蕴含的严密…  相似文献   

18.
中宣部等八部门要求今冬明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暑等中央8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于今冬明春开展组织图书报刊等文化下乡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努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状况,逐步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人民日报》12月7日发表评论员的文章:《把文化下乡的锣鼓敲起来》。 全国优秀青年读物颁奖 中大杯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颁奖大会12月8日在京举行,39种青年读物获奖。12月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徐惟诚为这次评奖活动撰写的《为新世纪的主力充电》的文章和该报记者采写的《青年读物出版——世纪之交大有作为》的长篇报道以及获奖书目。  相似文献   

19.
读者从媒体获知的新闻信息,有的好记,有的易忘。作为编者,编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应当标明必备的要素。但是,有的新闻媒体却常常发生缺失新闻要素的情况。2004年11月6日、7日,《人民日报》分别在二版、一版刊登两条杨凌农高会的消息,引起农民读者和有关人士的注意。可是,两条消息中  相似文献   

20.
五月十三日,新华社播发了“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审结”的消息,和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罕见的大案 深刻的教训”的评论员文章。第二天,首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