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医学图像的应用实际,根据图像小波域系数的特点与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以多个任意感兴趣区域编码框架为基础,对感兴趣区域采用无损JPEG2000,并结合人眼视觉特性规定了系数扫描顺序,对非感兴趣区域采用小波变换与多级树结合分裂算法(SPIHT)。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框架有如下优点:(1)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区域,同时在比特率比较低的前提下,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重构图像质量;(2)实现方法简单有效,适应性强,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图像进行处理;(3)具有很高的主观视觉效果。为医学图像远程传输和存储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是在于对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和数据通信设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接收端所显示的视频图像通常受到吞吐量和传输时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远程视频监控实时性和保真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优化方法。设计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数据采集系统模型,构建远程视频监控识别的量化编码算法,使用RLE行程编码和Huffman编码来完成压缩任务,采用三级放大器进行逐级放大,进行远程视频监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远程视频监控,能准确实现对远程监控视频序列量化编码,提高远程视频监控的视频保真度和峰值信噪比,同时能提高视频传输效率,实现了视频远程监控的实时无损传输。  相似文献   

3.
针对图像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的巨大数据量和复杂度,本文通过对图像感兴趣区域采用无损编码,改进研究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零树小波变换算法的不同区域编解码压缩算法,可以实现改变压缩比以及可手动选择任意形状的感兴趣区域的功能。改进的算法保证了压缩重构图像感兴趣区域质量清晰,对标准测试图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图像恢复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大平  王琳  邵艳秋  郝玲 《科技通报》2012,28(5):167-170
针对远程教育视频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距离过长,图像传输信号会受到复杂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视频图像传输信号衰减,导致远程教育视频图像中包含大量的非线性噪声,造成图像不清晰。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滤波的远程教育视频图像清晰化处理算法。对远程教育视频图像中的噪声特征进行分类处理,利用非线性滤波算法进行去噪处理,从而实现了远程教育视频图像去噪处理。实验证明,这种算法能够避免由于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的远程教育视频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的缺陷,提高了远程教育视频图像清晰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无线视频传输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核(ARM+DSP)CPU OMAP3530融合TD-SCDMA和CDMA2000无线网络技术的手持双模远程视频传输设备。文章论述了无线双模视频传输设备硬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主要器件选型、电路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经过在DSP内实现的H.264视频压缩和ARM中实现的负载均衡算法后,能有效提高编码效率、减少发送数据量、并能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带宽资源。在TD-SCDMA和CD-MA2000双模的环境下,能够为远程监控提供清晰流畅的视频效果,可有效的解决第二代无线通信在视频传输时带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光纤通信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卫星微波和无线电视通信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接入光纤网传输。本文介绍了光纤传输图像信号的组成和性能指标要求等。重点介绍了光纤图像传输硬件系统设计,实现了对高帧频、多通道数字图像的远程传输和反馈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图像传输正确,控制稳定可靠,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图像采集、压缩、传输和处理等功能.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以太网实时浏览监控现场画面,基本上不受距离限制,无须重新布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视频信号的帧内多普勒域导频估计,实现对视频编码无损传输,提高视频图像传输的保真度。传统方法中对视频编码的导频估计算法采用时域亮度均值重叠分块的奇异值分解方法,视频数据进行强制分片和分块重组,视频编码流出现糊分块效应,导致视频纠错效果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视频编码无损传输中帧内多普勒域导频估计算法。构建视频传输网络结构模型,进行丢包率预测,把实时视频可以看作多幅的彩色图像按一定时间间隔顺序进行刷新显示,使图像数据将其能量的大部分集中于频率域的一个小范围内,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提取帧内视频压缩特征,进行视频编码无损传输中帧内多普勒域导频估计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提高了视频通信的图像保真度,降低了视频失真,提高了视频传输质量,具有较好的视频传输纠错性能。展示了优越性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视频监控网络化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款通用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硬件以ARM LPC3250为核心,设计了以数据存储电路和以太网接口电路等为主要模块的电路;系统软件以Linux为操作系统,由摄像机驱动模块、图像采集传输及嵌入式Web发布服务器模块等组成。测试结果表明,该视频监控系统硬件结构小、功耗低、占用资源少、成本低,实现了远程视频图像的实时网络化传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引言。我们知道,从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再到基于P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采集和处理的第二代数字化本地视频监控系统。但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现今已步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这种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监控系统被称为第三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3G视频图像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因丢包和网络时延等因素导致视频图像出现差错。传统方法采用视频感知的多粒度哈希纠错算法,当视频被快速篡改时出现码流模糊分块效应,导致视频传输质量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码流掩盖定位的3G网络视频传输纠错算法,采用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丢包率预测。随机选择多个步长,进行码流迭代掩盖,设计篡改检测算法,用相似度来表述视频内容的差异程度,求解视频整体相似度,通过视频数据的帧间预测和层间预测实现对视频传输的纠错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视频传输的丢包和延时,峰值信噪比提高,视频纠错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视频的无损信息隐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一种基于MPEG-Ⅱ彩色视频中的无损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在Alattar算法的基础上,使宿主矢量类型的判别由四个不等式,减小到两个不等式,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数据嵌入过程中采用简单数据链路SDL成帧。在局域网上进行了隐秘传输模拟实验,从嵌入信息的视频中正确提取出所嵌入汉字或二值指纹图像后,原宿主视频可无损恢复。该方法较适用于视频中的隐秘传输及产权保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设计与实现远程控制中的视频传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简述了远程控制的概念、远程控制的工作原理,然后提出了远程控制中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组成、通信模型、结构和系统的状态分析,最后就实现快速视频传输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詹莹 《科技广场》2005,(6):62-64
流媒体技术是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的一项音/视频传输技术。针对其发展现状,文章主要介绍了流媒体的概念以及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并重点叙述了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几种应用:课件点播、交互教学和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5.
用GPRS网络远程传输试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尚富 《内江科技》2003,24(5):43-43,39
试油工程的各种数据、图表、图像和动态信息的远程实时传输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移动通信GPRS网络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由此开发出了试油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经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16.
实现火灾现场进行远程图像的实时传输,是对灾害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和监控的必要手段。应用远程图像传输技术对火灾现场情况进行真实地反映,可以使消防人员及时了解重大火灾以及突发事件的现场实况,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进而进行实时消防处理,提高我消防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大大提高。本文结合以上背景,对远程图像传输技术在消防灭火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移动网络视频传输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避免拥塞,并在丢包存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视频质量。文章基于无线网络平台,为了保证解码端的正确执行,使用了一些传输控制技术来减少传输错误造成的影响,并基于RTCP/RTP协议研究一些视频传输中的关键问题如误差掩盖、差错控制和速率控制等,针对视频传输中的速率控制问题分析了几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光钎线路资源,提高图像传输质量及视频记录质量,在数字化审讯系统中,采用数字化视频技术及设备,实现视频图像的传输及处理,达到更好的数字化侦查指挥审讯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TMS320DM642定点DSP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运行于DM642之上的实时视频采集-压缩编码-传输的可行方案。采用1394口输入高速图像数据,数据经过DSP压缩处理后再由以太网接口输出,并达到预定的高速需求(100帧/秒左右)以及概述了该方案的具体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L)检测技术在图像分析与处理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感兴趣区域检测的产生背景后,对当前静态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检测技术从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自动检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详细研究了基于视觉注意的感兴趣区域检测方法,最后列举了一些基于感兴趣区域检测的主要的应用方向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