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2.
蔡瑛 《编辑学刊》2007,(6):66-67
我已做了近20年的编辑.照常理来说,算得上"资深人士",虽谈不上举重若轻,起码也是应对自如吧.而我对编辑工作,胆子却越来越小了.  相似文献   

3.
与胡玉文君谈编刊业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年代中期,我曾一度负责过黑龙江省图书馆学刊物的编辑工作,历时约六年,但这段实践的体会却一直没有机会总结过.去秋,胡玉文君调入了该编辑部,她是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编辑之友>创办较早,是出版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刊物.每期的<编辑之友>我都浏览一遍,好文章我还反复阅读.从总体上看,<编辑之友>的优势和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初冬,我从天津专程去探望恩师戴文葆先生.他在电话里说,最近身体不大舒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我心慌,急急地赶去.一推开门,戴老正在笑眯眯地等着我.他高兴得很,两手推着我的双肩,硬把我按到客厅里的旧沙发正座上."这几天学校怎么样?"老人忙不迭地问.我知道他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我们,每隔几天,总会有他的信或电话到天津.多少年来,我一直想,老人家这个南开的特邀教授真是当到家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他都牵挂.  相似文献   

6.
对书刊编辑工作,我们研讨时给予例如选题工作、审稿工作乃至修改加工等工作以较多的关注,这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了编辑创意工作、编辑结构工作,却是既不应该也不对的.这里,我想专门谈一下编辑结构工作.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任火 《编辑学报》2000,12(3):174-175
文字简约,内容实用,完整系统,这是我读了陈燕、赵藏赏、傅爱民编著,由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科技期刊编辑方法研究>(以下简称<方法>)一书后得到的突出印象.我以为,对科技编辑来说,案头上摆放这样一本书,对工作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从业30年来,我最为庆幸的是我从一而终地从事了我深深挚爱的事业--医学图书编辑.虽然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但却让我拥有很多机会和无数医学界名师大家共事,携手完成了一本本受读者欢迎、社会认可、值得称道的专业著作.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我从地方史志部门进入媒体界,开始做副刊编辑.多年日积月累,心得有一些,经验教训也不少.我的感受是:要做一个好的编辑真不容易. 我编辑的副刊版面,差不多每期都有一篇主打文章,然后围绕主打文章组织版面.要是其中某一篇主要文章被老总毙掉了,或是删得“惨不忍睹”,那我一定会推倒发稿计划,重新组版.  相似文献   

11.
用激情铸造编辑大义--评任火专著《编辑独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这个月份算起,我辞去主编工作正好一年.就是说,我与23年的编辑生涯告别得干净彻底.好像没有多少感慨,也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尽管23年的光阴,占据了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过去了,也就那么过去了,既没有激动也没有沮丧,更不想提笔去写什么关于编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易江菊 《中国出版》2023,(S1):52-56
去年九月,我社副总编辑李天舒跟我说:“叶广芩老师写了一个新的讲秦岭大熊猫的故事,你来做责编吧!”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我对叶广芩老师作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京味”题材里,她怎么一转身、一提笔就写起了秦岭、写起了动物?惊讶过后,立即开始补课。我之前读过叶广芩的“耗子丫丫”三部曲和《采桑子》,后又买来叶广芩的代表作《全家福》《状元媒》.  相似文献   

13.
巢峰 《编辑学刊》2007,(5):47-48
我做出版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是历史的误会.我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小学没有读完,初中读了三个月,就是我的全部学历.  相似文献   

14.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扎痛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编辑学会代表团的一员,我很想了解美国同行的出版理念、编辑运作和实际工作的情况。这方面过去虽说也接触过一些,但大都是从书上和其他材料看来的,往往是经过好几手的材料。这次有机会同美国的编辑同行面对面地交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颇为新鲜的事。承东道主的安排,我们接触到了四种编辑。  相似文献   

16.
谭敏 《编辑之友》1997,(5):63-63
我愈来愈相信“缘份”了——在我辞别了心灵动荡的青春岁月,进入而立之年以后。虽然,这不长也不短的人生岁月,仍然有着许多困惑,但巳足以证明我与出版事业的不解之“缘”了。  相似文献   

17.
著名编辑、我的好友李景峰同志,不幸去世了,噩耗传来,我不胜悲痛。我和景峰相识、相交已经三十余年,彼此亲密无间。在他患病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他,希望他能够转危为安,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多做些贡献。谁知万恶的病魔,竟是这样无情,终于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谈编辑学三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杲 《编辑之友》2010,(12):87-89
振铎同志的著作<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已经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他对编辑学研究的新奉献.振铎同志鼓励我为之写几句话. 我和振铎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同事多年,对他研究编辑学的刻苦治学精神,我一直深为敬佩.他的著述甚丰,全面涉及我做不到.我选振铎同志提出的编辑学三原理,说一点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19.
安塞走了,走得如此仓促,令人难以置信. 我得知安塞病逝的噩耗,是在2007年1月30日,收到2007年第1期<编辑之友>杂志时.  相似文献   

20.
再论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简论编辑风格》,发表后收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从历史走向未来》一书中。时间过去八年了,但似乎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