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具体可以划分成许多种类,但总起来看,大体可分为偏于表现性艺术与偏于再现性艺术两大类。 表现性艺术偏重于主体感情、心理的抒发和描绘,常以抽象形式表现某种宽泛、朦胧、深邃的思想和感情境界。对表现性艺术的欣赏一般取品味的方式,在反复的咀嚼玩味中体察,发现作品所包含的无穷意趣。因为这一类艺术品所表现的主要是情感,是一种宽泛、朦  相似文献   

2.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有过自我表现、情感抽象、情感否定等多种学说,都未能全面推确地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人类表现性艺术产生的最早的形式之一,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音乐与情感互动说准确地揭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艺术知觉是一种对事物的表现性知觉,是区别于普通知觉、科学知觉的审美知觉。“审美局性”、“表现性”是审美知觉是否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本从艺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现性”这一艺术知觉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闻释。  相似文献   

4.
根据形式构成及反映的情感和审美特质,20世纪90年代中国抽象艺术可分为表现性抽象、抒情性抽象、理性抽象和观念性抽象。它们的形式虽然迥然有别,但在关注中国当下的生存经验方面却是惊人的一致。这说明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开始真正地建构具有本土性质的抽象艺术。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情感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奉材料。”有了语言的存在,人的情感世界就不会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体系,而成了一本向人打开的书,人们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众。同时也通过语言窥视他人心t中的奥秘。语言与情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幅画、一支乐曲、一个表情。尽管他们部表现善感情,但只有将它翻译成语言时,你才会理解他们的情感内容。然而能胜任这一翻译的语言,必须是文学语言。因为这种语言不存于字典上,也不受语法的羁绊,它来自于言语者的心灵之中。当它在传达人们的情感世界时,最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的表现性原则。“表现性”这一概念原本是格式塔艺术心理学的特有术语。“具体是指知觉对象超越自身的外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抽象线条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与自然、环境、音乐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常人们提到的"字外功夫".学习书法,不单是练字,还得拓展其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这样的书法艺术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美与丑是一种辩证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意艺术中美的这一面,而忽视了其另一面--艺术丑的美,更忽视了艺术丑为何会产生美感的原因.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就是在审丑中完成了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感觉和知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的感性认识,它们保存了人的未经加工的原初经验,这为表现无限丰富的人类情感提供了可能。但艺术语言的产生并不是对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简单复写,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包括错觉、联觉)的结果。当人们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知觉的细微变化时,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生变化,语词由概念转化为形象——为了在语言层面上与感知觉获得的信息保持符号编码的一致性,语词也必须是形象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由于概念语词的形象化,语义突破原有语词概念内涵的限制,产生了新义、歧义、附加义。  相似文献   

9.
以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完形心理学美学为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它将视知觉依据完形倾向所组织起来的完形形式作为艺术的本质,而抽象艺术更直接地呈现出视知觉的深层结构,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进步性。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具有鲜明的完形美学特征,他认为抽象形式中的张力结构是艺术承载精神的根本所在,他在理论上的先知先觉印证了完形美学为现代艺术辩护的有力性与合法性。乔纳森·克拉里以"视觉考古学"的方法,指出完形心理学与抽象艺术的发展共享一套"视觉机制",从而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弥补了完形美学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西方风景画在视觉语言认识和表现中,审美表述成为分解其艺术语言形式的途径之一,不同历史阶段的审关方法,会导致其风景画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而油画语言对风景画形式与内容的观察和表现影响,既是视觉体会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也是知觉的最初判断形式之一,更是个性情感、艺术象征在色彩的表现形式中的重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