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自己人”,使我们的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人”效应呢?  相似文献   

2.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一、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 1.什么是智慧教育 站在企业的角度,智慧教育就是通过大数据挖掘,满足教师和学生显性和隐性的需求. 2.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 我们把“学”和“习”分开来看.“学”是通过课堂内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基本学会知识点的基础知识.“习”是通过名师在课后做知识点的内化工作,节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校有时间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办好教育主要靠教师。我们无锡市一中的教育工作能取得一些成绩,靠的就是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建设这支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一中党支部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们所做的工作,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就是让教师“甘心”、“宽心”、“放心”。让教师“甘心”让教师“甘心”,就是要教育全体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心甘情愿地献身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平凡、辛苦,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要当好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的热情,必须心甘情愿地去干。这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发掘出来,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做法,把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逐步形成了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一种观念———“学生观”。一、班主任工作中确立“学生观”的具体做法目标让学生明。每学期开学初,我都把学校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胸中有数。并让班委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大胆探索,全面合作,尽快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他们尽快成为课堂的主人。可在好多情况下尤其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发现大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加之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完全成了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其他则是学习的“配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课堂、优化课堂、和谐课堂、反思课堂、智慧课堂,始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8.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全面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个性特长都能得以尽情释放,让每个学生在未来的世界里都富有竞争力、创造力,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追寻的方向。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营造了一个绿色的教育生态。在这个绿色教育生态系统里,我们在关注学生成功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成功;我们在关注教师事业进步的同时,也关注教师追求进步时的幸福感受;我们把对教师的评价正从单纯的“工作体”向全面自由发展转轨。绿色教育生态——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最佳载体环境必须使人的需要得到很好地满足,否则,人们容易患心理乃至生理疾病。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工作从来不可能让学生“齐步走”,都成为十分优秀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今天,在教师的成长中,让一部分教师先“名”起来,是多数学校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语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促进,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桦 《科学教育》2008,(5):77-78
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我们教师必须逐步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那么,如何进行柔性管理?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  相似文献   

12.
当教师不再剥夺学生“学”的权利,让学生自信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当实现的教育,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 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高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必须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 学生是在教师培养关怀下自主发展的人。在教育发展史上曾有过“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论争。持“教师中心”论者认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宰,教育过程的设计、组织、安排都是围绕着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发展则是受制于…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不能放弃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也有“出头之日”。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因为爱生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更要有耐心、爱心、恒心,只有“多心齐下”,方能“以心换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教师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并理解他们,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生活过程。既然是一种生活,我们便应该让教育还生活本来面目,让教师获得职业生活的幸福,让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的快乐。这才是教育的本真境界,也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要呼吁生活化教育,我们要把教育从政治化、概念化、公式化、口号化的积习中解放出来,还原教育的生活真谛。”  相似文献   

1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17.
孙强  卞静 《江苏教育》2014,(2):74-74
教师体罚学生、学生自杀、学生猝死……媒体成篇累牍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我不禁发问:“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谁弄丢了教育的幸福?”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难辞其咎。虽然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把控自己,让我们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工作是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因此,中学教师应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新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我们不仅应让学生“学会”,更应让他们“会学”,会求知,而且不只是学会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以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学校立体的教育框架;如何在教师教育和学生教育两个层面,共同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八荣八耻”成为师生做人、做事的座  相似文献   

20.
霍熔坪 《教育》2014,(10):41-42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落实公平教育。学校实施四大工程,让每一位教师诗意地幸福工作。学校认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秉承“办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书香式生态学校”的理念,把“以老师为本,让老师幸福,计学生快乐”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