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人年均的12本书,日本的人年均40本,俄罗斯的人年均55本,以色列人年均64本相比,阅读量真是少得可怜。当下的中国,好像真的特别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烦躁、倦怠,人很难有时间把灵魂解放出来,再安顿好,重新放回到心里。有些中国人现在除了让自己的儿女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之外,自己是坚决不读书的,也是坚决不买书的。老  相似文献   

2.
朱孔洋 《现代教学》2014,(Z2):17-21
<正>一、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重要基础1.阅读危机的挑战与应对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刘向的"善读"和歌德的"用两只眼睛"都是说阅读要讲究方法,涉及阅读能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读书时间最充裕的时期,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却是大有讲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可以读的东西越  相似文献   

3.
汤正康 《天津教育》2003,(11):32-34
一、如今谁解书中趣读书是播撒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承袭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靠阅读来传播的,民族的精神、品格、智慧很多时候靠读书的熏陶、濡染和同化,因此,建设书香社会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又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是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阅读技巧,定将终身受益。读书还是学习母语的核心。凡境界高远、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学识渊博的人,都爱书,爱读书。在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学校应是构建学习型单位的…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校十分重视读书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引领作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阅读也就成了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我们应科学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实现大阅读理念,让学生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品位,积淀阅读素养,形成个性能力和特长。  相似文献   

5.
张明 《考试周刊》2010,(57):32-33
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与素养;对国家而言,"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甘其勋)钱定平教授在《阅读仍是第一夫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网络与信息越发达的国家读书的人越多,2006年人均读书有统计,法国人11本,日本人17本,美国21本,  相似文献   

6.
崔丽莹 《教师》2013,(21):63-63
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诗圣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重要。1.巧用情境诱发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二十韵"是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观点、方法的精品。文中说:  相似文献   

7.
据《中华读书报》消息,一个月读两三本书、每周读书大于五小时,喜欢上网,用手机看书,从实体书店购买仍然是书的来源之一,大多在家里读书,饭后睡前读点书成为习惯……这是目前上海人的阅读现状。11月上旬上海某媒体进行了为期5天的"关于阅读的15个选择"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上结果。调查发现,46%的受访者每月平均阅读两至三本的纸质书,读四至五本的占10%,五本以上的占6%,38%的受访者阅读量小于等于一本。41%受访者每周会花费大于五个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59%的受访者每周阅读时间小于  相似文献   

8.
"三日不读,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三天不读书,就会说话无趣,表情呆板.古往今来,中外思想者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辉煌的著作,每一部都透露出聪明与灵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些闪光的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边实践、边读书的感悟中来.由此可见,在课外阅读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就能"爱读书、会读书、能读书",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阅读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4):59-61
人的存在除了肉体层面的物质存在,更本质的是形而上的超越肉体层面的精神存在。人的精神、人的思想是人的全部尊严所在。人的思想不仅来源于自己的实践,更来源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广博吸取。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主要以书籍的形式存在,书籍是人类经典文化的主要载体。优秀的书籍组成了一个伟大宝库,给人类精神以全方位的滋养。阅读是抵达经典的直接通道,阅读之于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色具有巨大的奠基和建构意义。"到目前为止,书籍仍是人类文明智慧最主要的承载者,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最有效途径。""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今天,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可能会决定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早在1955年1月1日,美国成立了国际阅读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如此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就阅读进行了国家层面的积极建设,包括制定法律、政策,出台国家项目、进行教育建制等等。在我国,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9年4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今年4月23日,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在海南举办,如此的背景下,本刊为回应书博会,推动海南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拓展,特发出"阅读改变海南"的倡议,期望经典的濡染,全面提升海南居民素养,助力海南文明、现代、生态的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聪慧。"郭沫若说:"能读书才必博。"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有资料表明,中国人年均读书只有0.7本,与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相比,我们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同样,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无不彰显着读书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构建的高度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了阅读  相似文献   

13.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4,(18):46-46
正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曹文轩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绘本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将儿童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其实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而且要博览群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但是去年《现代教育报》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0%的教师爱读纸质书籍,3%的教师上课后从来不读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在微信群、在朋友圈、在各种新闻,看到报道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的人们在候车室、阅览室、各种公共场所展示他们如何专心阅读全民阅读的新闻。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不足1本,与日本人年均读40本,俄罗斯人年均读55本相比,中国人读书真是少得可怜。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国人越来越不喜欢看书。不要说国民,就是需要阅读的教师学生来说,阅读种类很单一,阅读书目很稀少,阅读时间很短暂,更  相似文献   

16.
<正>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源泉。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年平均读书量仅0.7本,而韩国人年均7本,日本人年均40本,俄罗斯人均55本。作为中国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看着这样的数据,应该深刻反思,首先从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做起。一、责任点燃阅读火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  相似文献   

17.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把读书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小学生为什么要读好整本书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当然要靠读书训练.通过阅读实践来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必由途径.所以大纲又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内容分析多,读书训练少"的问题.老师们教一篇课文,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思想内容、疏通故事情节上.  相似文献   

19.
正孟: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量最大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以10万  相似文献   

20.
谭菊华 《江西教育》2007,(11):40-41
社会进步需要阅读 读书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的职责.早在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发出宣言:"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