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极个别学校尝试取消了班主任,用“班级教育小组”、“导师制”和“班务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此举在教育界引发了诸多争议,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行了60年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已走到了尽头?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弊大于利?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滕朝阳 《教育》2009,(10):11-11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的,莫过于明确规定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4.
赵新建 《考试周刊》2009,(37):234-234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坚持在使用适当方法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且不完全排除适当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王彦芳 《河北教育》2009,(11):22-23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此项规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日前,极个别学校尝试取消了班主任,用“班级教育小组”、“导师制”和“班务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此举在教育界引发了诸多争议,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行了60年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已走到了尽头,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弊大于利,班主任管理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取消班主任的做...  相似文献   

7.
聚焦     
《山东教育》2009,(11):61-62
新闻背景 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权益和责任等做出明确界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班主任批评权”这个新概念引起社会各方热议。  相似文献   

8.
去年,国家教育部发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16条规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齐学红 《班主任》2010,(1):49-50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有入拍手称快,认为这是为班主任撑腰的有利之举;  相似文献   

10.
代保民 《教育》2012,(5):59-59
据报道,近来有些学校尝试取消班主任,用“班级教育小组”、“导师制”和“班务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此举在教育界引发了诸多争议,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行了60年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已走到了尽头?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否弊大于利?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取消班主任的做法就值得认真思考。就目前班主任管理体制来看,至少有四个角色定位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9,(19):47-48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该规定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的中心聚焦于其第十六条的内容:“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有人质疑: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本应天经地义,何需特别赋权?有人感叹:师生关系到了如此地步,师道尊严何处可寻?有人担心:“赋予”了班主任批评教育的权利,岂不是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众说纷纭之下,班主任们又该何去何从?为此,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马兰霞和她带领的马兰霞名师工作室学员们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建议,他们带来的真实案例,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批评”所蕴含的“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啡主任工作理论方面,班级的管理与教育是一个常常引起讨论甚至争论的问题。理论上,人们很清楚地知道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在教育而不是管理;实践中,人们也很清楚地知道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在管理而不是教育;讨论中,人们还很清楚地知道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教育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所在”。其实,教育中很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呈现这种状态,最突出的领域就是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5,(5):2
北京市朝阳区“郑丹娜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师生沟通”“成长共同体”等课题研究,几年来,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一等奖、朝阳区教育教学成果提名奖等荣誉。成立以来,“郑丹娜班主任工作室”带领班主任老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围绕“有一种爱叫责任”进行沙龙研讨,组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研讨“什么是班主任的责任心”“如何用班主任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北京市教育管理局共同开展“同为教育人共话教育事”活动;开设“百家讲坛”,邀请百家优秀家长,为孩子们开设讲座,培训特长,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09,(11):34-34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该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这对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其中一条规定也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即“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有评论家认为,批评权是班主任的天然权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主教育”和“赏识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部分学者甚至提出了“无批评教育”。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畏手畏脚,不敢惩戒学生。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有这样一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这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很多教师认为,惩罚不是体罚,学生做错了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经常的事,然而,尽管教师以一片诚挚的心,用去了自己一大半的工作时间,花去大部分精力,有时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一、造成“无效教育”的原因1.教育时间过长。有些班主任就一个问题,讲个没完没了,时间是一拖再拖,结果引起了学生的反感。班主任在上面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眉头紧皱,有的低声嘀咕:“真烦人!”2.教育内容机械重复。俗话说:“好戏连演三遍令人烦。”有些班主任婆婆妈妈,“天天念叨一个经”,虽是忠言却难入耳。3.教育时机把握不准。有时,学生因某种原因处于盛怒、焦虑、抑郁等…  相似文献   

17.
浅谈班主任教育方式的改变○程建平(浙江省松阳师范学校)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进步,必然引起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此,班主任工作要实现其目标,就急需摆脱某些旧的教育方式的束缚,在创新中求得实效。(一)摒弃“灌输式”,开创“启发式”。“灌输式”的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出台的《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的发布,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曲怀志 《班主任》2009,(8):64-64
2009年6月14—15日,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杂志社、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16期“浦东教育论坛”暨首届“北京、南京、武汉、浦东四地班主任工作协作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以“现代化进程中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建设”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班主任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管德育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各种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班主任的学生观的转变,是新时期班主任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班主任的学生质量观,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因此,班主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教育好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对待学生品德行为方面的质量观的转变新时期,班主任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笔者曾与一些中小学班主任座谈,发现不少班主任都比较喜欢那些“听话”的乖学生,对“听话”“驯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