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吴跃坚 《收藏》2010,(2):42-43
长沙窑产品究竟是陶还是瓷 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曾提到:“长沙窑的绝大部分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严格地说是一种‘炻器’。”这段话是在分析了1983年从窑址发掘的长沙窑器物胎质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长沙窑大致兴起于8世纪中期至中后期,而盛于9世纪,衰于10世纪。半个世纪以来,长沙窑从发现、发掘到收藏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考古专业人员配合文物普查的抢救性发掘和为解决学术问题采取的主动发掘。最后一阶段则涉及到广大长沙窑爱好者的个人收藏。1.长沙窑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4.
谁识横峰窑     
尹青兰 《收藏》2011,(6):74-77
横峰窑是江西境内一处烧造青瓷的窑址,文献有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江西文物专家曾对该窑址进行过调查,但一直没有进行科学的发掘,其真实面目仍然不清楚。面对谜一般的横峰窑,本文对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采集自窑址和墓葬出土的横峰窑青瓷加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唐俊杰  邓禾颖 《收藏》2009,(4):58-61
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长期以来,囿于窑址未被发现,关于该窑的争议聚讼不休,几成悬案。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偶然发现,为修内司官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随着窑址的全面发掘和发掘资料  相似文献   

7.
赵幼强 《收藏》2006,(5):107-107
浙江是举世闻名的瓷器发源地和青瓷主产区.迄今已在全省范围内发现商至清代古窑址1700余处。在历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浙江省博物馆采集、积累了各个窑系大量的珍贵瓷片。经过多年筹备.浙江省博物馆创建了浙江古窑址标本中心。标本中心既是全省古窑址的收藏、整理.展示中心.也是科研与信息交流中心。其展示面积500平方米.展柜90多个.分越窑、龙泉窑.瓯窑.婺州窑、南宋官窑、其他窑口等几个区块.以时代先后作为纵线序列。展览以绍兴富盛.萧山进化窑址出土的印纹陶.  相似文献   

8.
覃小惕 《收藏》2010,(2):48-53
近年来,随着长沙窑声名鹊起,长沙窑瓷收藏爱好者也日益增多,笔者现就收藏长沙窑瓷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清溪窑,位于重庆巴县(现为巴南区)清溪乡,窑址分布在梓桐坝村、华光村,现已发现3处窑址,分别称为华光村窑、梓桐窑和鱼塘坡窑。窑址发现于1976年,其中华光村窑和梓桐窑曾于1990年和1992年进行过发掘。从出土实物来  相似文献   

10.
岳岩 《收藏》2008,(8):165-165
提起中国长沙窑瓷器的收藏,吴跃坚这个名字是不得不说的。他拥有数千件长沙窑瓷器的庞大收藏体系,提出“长沙窑学”并在经济上支持了长沙窑研究会的成立。吴跃坚把对家乡的爱和对收藏的热情倾心浇灌在了长沙窑上,住这种浇灌下,一套精美实用的长沙窑书籍——《唐风妙彩》适时绽放出来。提起这套书籍,吴跃坚感慨道:“从开始拍照编辑,到最后的印刷出版,  相似文献   

11.
周世荣 《收藏》2010,(2):36-41
长沙窑位于洞庭湖区湘江之滨的石渚一带。窑址主区的陶瓷碎片堆积处叫瓦渣坪,所以又叫“瓦渣坪窑”。因地处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附近,故称其为“铜官窑”或“长沙窑”,今陶瓷学界约定俗成称为“长沙窑”。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13.
大凡一个古陶瓷窑口的命名,古有旧名则援用其名,如岳州窑、越窑、邢窑等;没有旧名,则根据窑址所在地的名字重新命名,如河南的扒村窑等。长沙窑窑址在古文献上少有记载,更没有窑址名称,所以窑址的名称只能根据地名来设定了。最初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专家考察时,考虑到窑址紧挨铜官镇,而铜官  相似文献   

14.
吕成龙 《收藏》2011,(4):40-45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得名。其遗址分布于长沙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铜官镇附近的石渚瓦渣坪一带。该窑的主要区域在石渚,瓦渣坪只是石渚的一小块地方,石渚在唐代归长沙管辖,现归望城县管辖,所以长沙窑又有"望城窑""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等称谓。  相似文献   

15.
正涂山窑是重庆目前考古发掘规模最大、遗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代窑址,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的仿建窑系民窑之一。涂山窑凝聚古代巴渝劳动人民的心血汗水与辛勤智慧,见证了重庆历史上的繁华与沧桑,理所应当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涂山窑长久以来却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除专门研究陶瓷的人士了解之外,对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普通民众来说依然神秘陌生,因此很有必要予以普及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陈建中 《收藏》2011,(4):33-39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省考古队领队,省、市、县考古工作者联合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细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为德化窑白瓷的鉴别和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本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程彩虹 《收藏界》2012,(5):43-45
关于青白瓷起源问题的探讨,二十余年来考古界与陶瓷界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繁昌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提出了繁昌窑青白瓷创烧于五代的观点,是我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址。  相似文献   

18.
余家栋 《收藏》2007,(8):44-48
江西丰城市在唐时属洪州,1992年至今,文物考古部门在江西丰城洪州窑遗址发掘出土各类窑工具和青瓷器计11985件,并在丰城辖境内6个乡(镇)、19个自然村调查核实了20余处古瓷窑址。大致范围从南面的河州乡罗坊窑址到北面的同田乡麦园、龙雾洲窑址,东西由曲江镇的郭桥缺口城至西面尚庄镇黄金城窑址,相距2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15)
繁昌窑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南方地区专烧青白瓷的区域性窑场,窑址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的繁昌县西南郊,以西郊的骆冲窑和南郊的柯冲窑为代表。繁昌窑发现于1954年,其后安徽博物馆胡悦谦,故宫博物院冯先铭、耿宝昌等专家学者先后来窑址调查。1995年10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在繁昌召开,并出版了论文集。2002年9~11月,考古部门联合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2013~2015年,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将繁昌窑研究推向深入。初步结论表明,繁昌窑创烧于五代时期,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早大规模烧制青白瓷的窑场,对研究我国青白瓷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现表明,繁昌窑第一期已开始使用"二元配方",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二元配方技术工艺的古窑场。繁昌属古宣州范围,其创烧与五代南唐国有密切关联,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南唐贡窑——宣州窑,因而该窑在研究古代贡窑或官窑制度方面颇具价值。2015年12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在繁昌举办了2015年会暨繁昌窑青白瓷学术研讨会,并展出了考古收获的大批繁昌窑青白瓷及窑具。  相似文献   

20.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