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特质一部分的古诗词吟诵方法,历经千年,到今天竟然面临“失传”的境况。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运用“平长仄短”“因声定音”的简易方法推广近体诗的吟诵活动,传承并普及古典诗词的吟诵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深邃的意境。如何学习古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吟诵是中国传统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读法承载着意义,是言外之意的主要载体,影响着对诗文的理解和传承,尤其古人的心态、古诗的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只有在吟诵中,方能领会古诗押韵有讲究,才能感悟平长仄短皆有情,亦能理解故意出律有蕴含。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在教参及其他材料中多次看到这句话。韩军、窦桂梅两位名师非常强调语文教与学中的"吟诵"。韩军认为"无文不能诵"。细细想来,这也是汉语言的特征。汉字本身的阴阳上去,开口呼、合口呼,韵长韵短、音张音窄、音平音仄,再加上感情的加入,那么,人名、地名,什么都是可以吟诵的了。吟诵是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血肉,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窦桂梅特别强调读书读诗,"没有了读书,就没有了人的精气神",而吟诵是最好的方  相似文献   

4.
徐晓玮  戴虹 《江西教育》2012,(12):31-31
<正>"中国古代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在教参及其他材料中多次看到这句话。韩军、窦桂梅两位名师非常强调语文教与学中的"吟诵"。韩军认为"无文不能诵"。细细想来,这也是汉语言的特征。汉字本身的阴阳上去,开口呼、合口呼,韵长韵短、音张音窄、音平音仄,再加上感情的加入,那么,人名、地名,什么都是可以吟诵的了。吟诵是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血肉,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窦桂梅特别强调读书读诗,"没有了读书,就没有了人的精气神",而吟诵是最好的方  相似文献   

5.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这种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与朗诵有明显区别,吟诵可以分为"诵、吟、歌、唱"四种形式;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意行调、文读语音"等规则;吟诵是方言文化绝佳的表现形式,推广和传承诗词吟诵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传统创作方式、诵读方式和教育传承方式,在私塾教育系统抛弃百年后回归,却面临失传危险。传统吟诵虽采用当时的文读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吟诵在语音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重在分析山东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在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差异性,以探究其中的对应规律,促进山东吟诵文化的传承、研究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世平 《学子》2014,(5):36-36
流传几千年的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方法。本文着重从吟诵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吟诵规则,对中小学生的作用,吟诵的现状,及如何在中小学普及吟诵教学几方面探讨传统吟诵及吟诵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古诗词的吟诵作为我国古代诗词艺术,在今天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古诗词吟诵教学,让吟诵回归语文古诗词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9.
吟诵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新文化运动以后被社会排斥。近十几年来,吟诵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重新被重视,专家学者们开始进行发掘研究、恢复工作。在众多研究中,涉及吟诵艺术中的歌唱音乐因素的研究比较少,所以作者凭借专业优势从歌唱与吟诵的关系和作用以及歌唱技巧与吟诵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研究吟诵中的歌唱元素为吟诵的研究与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次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培训,让我对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在自己的班里进行了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研究,本文通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好处、吟诵课的模式、吟诵课的实践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古诗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教师,理应对古诗词的传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正>吟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2015年以来,我们在学习、研究、吸收、借鉴前人和当代学者吟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将吟诵教学法引入高中古诗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念—诵—赏—吟—作”古诗吟诵五步教学法。吟诵融合,激趣增智,审美创造,落实了古诗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下国人正在关注的中华吟诵,从本质上讲主要指的是传统吟诵,它是传统汉语诗文特有的读书方式,是以语言为本位的口传艺术。它的作用是通过强化汉语诗文的语言声韵之美,增强人们的学习与理解。普通话吟诵是传统吟诵的继承,也是中华吟诵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吟唱则是在传统吟诵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音乐艺术,同样有其现实存在的价值。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抢救和保护以语言为本位的传统吟诵,是当下中华吟诵传承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汉诗人的主要创作方法。吟诵淡出国人的视野已近百年,随着有识之士的抢救和呼吁,近年来吟诵又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本文主要探讨吟诵走进文言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吟诵中背诵、在吟诵中涵泳、在吟诵中想象、在吟诵中练笔。吟诵走进语文课堂是对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也给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吟诵是传承下来的一种中国传统读书方式,古代的私塾都是通过吟诵进行古诗词学习的,通过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的内涵,熟读诗词,感受古诗词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运用抑扬顿挫的吟诵节奏,营造一个美妙的诗词意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投入丰富的情感。本文主要探讨了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诗文审美方式,该文探讨的是它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1)中国文化中本原的生命意识即从感官感受中获得人生的愉悦,确立了“声”在艺术审美中的席位,是吟诵审美方式形成的文化基础。(2)中国文化中对立范畴不断转换的超越方式使得“声”从自然状态转化到逻辑状态最后进入精神状态,是吟诵审美方式形成的转换机制。(3)中国文化中的原始思维方式使得吟诵主体的情感律动得到了艺术张扬,是吟诵审美方式形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学苑教育》2023,(3):44-46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是中国经典阅读的主要素材。开展古诗词吟诵,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涵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开展好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其价值已经突破了古诗词阅读教学本身,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与德育价值。在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语言,读出美感;要欣赏古诗词意象,感受意境;要拓展古诗词背景,感受主题;要打造古诗词文化,营造氛围,让学生学会古诗词吟诵的方法技巧并通过古诗词吟诵涵养诗情,传承和发展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吟诵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诵读方式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精髓。“吟”强调旋律感,“诵”更注重节奏感,吟诵的音调与平仄的声调彰显了语音的张力。吟诵教学,年纪越小越容易受到感染,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开发传统吟诵课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和终身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传统吟诵注重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在吟唱或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和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优化自身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简谈吟诵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用于古诗词或古文(主要是韵文)的音乐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可称“吟唱”。六朝佛教盛行,佛经的唱诵对诗文的朗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南朝(梁)沈约发现了“四声”的规律,于是朗读转变为吟诵。到了唐代,形成了严谨的诗词格律,开始有律诗,于是吟诵便成为诗歌之声音表现的重要方式。它对我国的说唱音乐、地方戏剧乃至民歌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古典诗词吟诵"作为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雅文化"代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当代以来随着本土文化的变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古典诗词吟诵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中国特有的雅文化,在推广复兴这一文化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对古典诗词吟诵的概念及其起源变迁有所了解,让更多的吟诵爱好者明白吟诵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古典诗词吟诵"作为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雅文化"代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当代以来随着本土文化的变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古典诗词吟诵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中国特有的雅文化,在推广复兴这一文化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对古典诗词吟诵的概念及其起源变迁有所了解,让更多的吟诵爱好者明白吟诵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