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偏旁”与“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旁”与“部首”常连在一起讲 ,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偏旁”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构字的基本单位。汉字中绝大部分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搭配而成的 ,结构不同的合体字 ,它的偏旁位置也不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就分别有左右、上下、内外两个偏旁 ,如“品”字结构的字有三个偏旁。“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 ,是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形旁。它具有归类字形的作用。因在字典、词典中把这些表义形旁列为同部的首字 ,所以叫部首。如“峰”字 ,有左右两个偏旁 ,“山”是这个字的形旁 ,是“山”部一系列字…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中很多小朋友经常把“奋”与“愤”两个字用错,许多成年人也很难区分这两个字。因为在成语中既有“奋发图强”,又有“发愤图强”,双音节词既有“发奋”、“激奋”,又有“发愤”、“激愤”。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看看两个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一、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课本中有“低”与“纸”两个字。教这两个字时,我用“加、减、换”的教学方法,仔细讲解“低”是“亻+氐”,纸是把低的“亻”换成“纟”再去掉一点。讲后以为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但检查时发现很多小朋友把这两个字写成了“”和“”,我甚感惊讶。究其原因:小...  相似文献   

5.
汉字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结构严密,分拆不开,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中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基本上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明”由“日”和“月”合成,“秩”由“禾”和“失”合成。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旧称汉字中合体的字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柏”字的“木”和“白”,“岗”字的“山”和“冈”。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6.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7.
“贵”字与“贱”字,两个字都带“贝”。贝是什么?不就是钱吗!那么,同样有钱,为什么一贵一贱?这是因为,两个“贝”的摆放  相似文献   

8.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9.
<正>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猜一个字谜,谜面是:两人肩并肩,站在土上边。你肯定一下子就猜到了,谜底是“坐”字。说到“坐”字,同学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座”字。是啊,“坐”与“座”不仅是一对同音字,都读“zuò”,还是一对形近字,而且“坐位”和“座位”还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再看看“史”字吧。“史”字在《新华字典》中就解释为“历史”。大家知道吗?在纸张的发明之前,所有的历史都是靠人们口耳相传的。这“史”字不正像一个人张着大…  相似文献   

11.
《<论语>六则》“思考和练习”在谈到“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用法时,曾这样写道:“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我以为似可商榷。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两个“而”字虽都表示转接,但在句中的作用却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表示假设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分別表示两种假设条件,“罔”、“殆”则是在这两种假设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相似文献   

12.
是“籍贯”还是“藉贯”,许多人模糊不清,常常写错。其实,关键还是对“藉”与“籍”两字辨别不清。那么,这两个字到底有何区别呢?我们先从造字法上来考察一下两字的本义:《说文解字》上明确指出:藉,形声字,“从 ,耤(jí)声”,本义  相似文献   

13.
楷书虽不象篆那样变化多端,但也不乏变体。尤其是在一些偏旁上,变化也是多样的。通常可概括为形变和声省两类。形变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一体一变,即一个偏旁变一种形体。如“聚”字,下部由“(?)”变化组成。再举两个字,“德”与“微”,字中独立短横,最容易被学生漏掉。如果我们剖析一下,也是不难纠正的。“德”字从彳从惠。“惠”即古德字,古人以直心为有德行。为了布局需要,“直”字中间的“目”字横写,下部的一横仍保存着。再说“微”字,本义隐行的意思,从彳从敞(?),(?)亦声。(?),本义为眇,左上从“(?)”省,即省了“(?)”,留下了“(山一)”。“(?)”是“物体之题尚微”(《说文》)之意)。我们知道了这些变化,写起两个字来.就不会随意丢掉中间那一短横了其二是一体数变,即一个形体变为数种形体。如“刀”字,在“召”、“券”等字中仍作刀,在“班”、“辨”等字中变作“(?)”,在“判”、“别”等字中则变成。“刂”。“刀”在“召”字中作声符,  相似文献   

14.
王宝琪 《小学生》2006,(11):I0003-I0003
兴与心,音相似,写法意思没关系。兴字五点上下分,心字三点全溅起。有时人们快乐时,两字组词才近意。要问这是哪两字?“高兴”“开心”不稀奇。“兴”与“心”@王宝琪~~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一厢情愿”、“两厢情愿”,现规范用“厢”,不用“相”字。但一般的用字,则宜用通俗的“相”字。例如“两相比较”,不作“两厢比较”。  相似文献   

16.
《墨子·公输》中“公输盘诎”一句 ,“诎”多被释为“穷尽 ,同‘屈’” ,不妥。本文指出 ,“诎”字本义是语塞 ,可引申为穷尽 ,此句用的是其本义 ;表穷尽义时 ,常用“屈”通假“诎”。“屈”字本义是秃尾 ,可引申为短的意思 ;“屈”常通假为“诎” ,表穷尽义 ,因其出现频率高 ,后人误将借字当本字 ,本字当借字 ,颠倒了两字的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偏旁部首”做为一个术语应用.其实,“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字是由笔划组成又分拆不开的,多属象形字或指事字.如“山”,“水”、“田”“中”、“本”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多属形声字和会意字.如:“田”“力”为“男”、“日”“月”为“明”“口”“土”合“吐”,“爪”“木”合“采”等等.这些组成合体字的各种部件,无论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字书词书为了便于查找检索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常常把“棘”字读作“la”,把“棘手”读作“辣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棘和辣这两个字的音、形、义分清。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字。“棘”,音(jí)其造字形式是由两个“朿”构成,常和“荆”字组成词语荆棘。棘是一种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的落叶灌木,其果实味酸可吃,仁可入药,俗称“酸枣”。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草木刺的通称。棘手,则是比喻事情难办,象荆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第一册中有“跑”与“狗”两个字。教这两个字时,我根据偏旁表意的特点,仔细讲解了“跑”与足有关,所以是  相似文献   

20.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在含义和用法上是有区别的。首先,称呼的含义不同。“你”是一般称呼,而“您”则是表示尊敬的称呼。其次,复数的形式不同。“你”单用可以表示复数。如:你单位、你校、你家等。其中的“你”字都是指“你们”或“你们的”;“你”可以与“们”字连用,表示两个人以上。而“您”字不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