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情感作为三大心理因素之一,在德育中常常被忽视。从情感教育的两大误区入手,着力从理论上分析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为实现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者应努力以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核心,使德育充满情感,使情感充满关怀。  相似文献   

2.
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以情感为依托,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了从灌输式向对话式的根本转变;在教育内容上不断创新升级,通过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综合熏陶感染功能来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人性化的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3):178-179
<正>高中班主任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在这个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互相吸引和感染是顺利展开沟通、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在高中生个体日益个性化的今天,应重视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能忽视情感沟通在整个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高中班主任情感沟通的含义及形式正确认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沟通的含义及形式,是有效展开班主任情感沟通工作的前提。(一)情感沟通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人文关怀缺失导致的问题,如教育对象的错位,忽视大学生自我需求和大学生受教育的层次性等,要求提高对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要性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必须注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情感需求与情感投入、主体地位与人格塑造和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四个统一,从而在差异性人文关怀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情感融合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调动内在动力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人文关怀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功效。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对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的提炼、课堂情感教育的渗透、以及调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情操,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类命运的道德意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个具有生命意蕴的概念,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生命与生命、情感与情感的融合。从情感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切入点;情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核心;情感体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新课标不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更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能够充分表达情感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体验是在一定经验关联中的情感溶入和态度生成,体验是教学真正介入个体精神世界的方式,体验以情感为灵魂,以自由为前提,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感蕴育中自由、自主地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仰,实现教育对人生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贾斌  柳杨 《教书育人》2023,(18):25-2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路径支持。文章在阐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内在机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致力于教育理念的创新突破、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发挥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实施路径,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融合,助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成效。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感情交融和催化的过程。教学中师生间的热情如何及感情渗透的力量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之优劣。体育教学是门技能性很强的教育,尤其要重视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和运用。本就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实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