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汤圆     
正今年春节,我在爸爸部队吃了一次汤圆,有豆沙馅儿、黑芝麻馅儿,还有肉馅儿,真是美味可口,难以忘怀。所以,元宵节一到,我就缠着妈妈要包汤圆吃,妈妈被我磨得没办法,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不过,妈妈要求我也要参加进来。我有点担心,从未包过汤圆的我能不能成功呢?妈妈先拿出一个盆,倒了一些糯米粉进去,让我在一旁慢慢地加热水。我一边加水,妈妈一边不停地和面。水加好后,只见妈妈不停地压、搓、揉,  相似文献   

2.
<正>细心观察提疑问每逢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粽子软软的、糯糯的,我可喜欢吃了。除了粽子,我还喜欢吃汤圆、甜酒……粽子、汤圆、甜酒都是以糯米为原材料制作的,可是它们的味道、气味、形状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制作过程中,糯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我又成功地完成任务了!"兔狲摇着尾巴开心地回到花仙子的宫殿。花仙子轻轻挥动魔杖,一碗桂花酒酿汤圆出现在兔狲面前,香气扑鼻。兔狲拿起小勺舀了一口,说:"花仙子,这元宵不冷不热,温度刚刚好。""只有这碗汤圆不冷不热吗?难道我宫殿的温度忽高忽低?"花仙子带点责怪的语气说。"当然不是。您的宫殿四季如春,舒服极了。"花仙子笑了:"兔狲,你知道吗?鸟儿也可以造出恒温的房子来。""人类都造不出恒温的建筑,鸟可以做到?""有你这样小瞧动物的吗?这次的礼物还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拥有着一种标志性的食品。大年初一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呢,不用说,当然是月饼。小小的月饼,寄托着人们的幸福与希望。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氛围,让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庄易 《华夏星火》2013,(4):28-31
1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面制品大会暨第十一届冷冻与冷藏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因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第一个速冻粽子、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而荣获"中国方便食品二十年特别贡献奖".这一殊荣使早已成功交班的陈泽民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他大器晚成的传奇经历也再次引起公众瞩目.  相似文献   

6.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这是一件再浪漫不过的事了。然而在对月品饼之际,你知道有关月饼的起源、发展,种类和吃法吗?  相似文献   

7.
李颖 《资源科学》1993,15(1):31-34
辽河平原包括8个市的30个县(区、市),即沈阳市的新民县、辽中县、新城子区、苏家屯区、于洪区、东陵区,鞍山市的台安县、海城市、旧堡区,锦州市的锦县、黑山县、北镇县、义县、太和区,营口市的盖县、营口县、老边区、盘锦市的盘山县、大洼县,阜新市的彰武县、阜新县,辽阳市的辽阳县、灯塔县,铁岭市的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康平县、铁法市。土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镛、汪应洛、顾国彪、白春礼、路甬祥,还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四川大学校长谢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看同一个物品,发明家会深入了解和观察物品的各个方面,在观察时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并深入探讨物品的内部结构、制作材料、工作原理、组成成分、产品标准、相关规定、制作方法、各部分的关系、特殊功能、主要作用、性能特征等,并研究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设法产生发明构想,完成发明方案。很多人看同一个物品,发明家会想到如何改变这个物品,分别设想从外型、结构、长度、大小、重量、形状、内容、材料、原理、成分、幅度、频率、参数、标准、规定、方法、步骤、关系、数量、强度、式样、功能、作用、性能、特征等方面去改,只要改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创新,并研究改变后的新作用,设法产生发明构想,完成发明方案。很多人看同一个物品,发明家会想到大胆地把这个物品与其他物品相联系,或者把这个物品分别应用到其他物品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钢结构桥梁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变形好、耗能强的优点,抗震性能好,可实现制作、拼装、养护、维修、抢险、加固、管理的快速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要求,是绿色、无污染、清洁、环保结构,国内钢结构桥梁技术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公路钢结构桥梁全面推广应用存在较大差距,任重道远,需要国内钢结构从业者齐心协力,共同抓住这次钢结构推广的机会,提高钢结构桥梁设计、制作、拼装、管理水平,为国内钢结构桥梁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广播已经变成十分重要的传播工具,在媒体行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们是依靠音频和视频来传递信息.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过去单一的模拟无线、有线广播、电视,发展到现在的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数字广播电视、高清电视、网络电视、IPTV等媒体,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已不能满足于过去的做好设备维护、安全播出工作,要涉及广播电视更广阔的领域,广播电视台采、编播系统的技术规划,采、编、播技术标准的制定,集采、编、播设备选型采购,整个采、编、播网络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多领域综合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镛、汪应洛、顾国彪、白春礼、路甬祥,还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四川大学原校长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镛、汪应洛、顾国彪、白春礼、路甬祥,还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四川大学校长谢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镛、汪应洛、顾国彪、白春礼、路甬祥,还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校长王彦吉等数百名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未来与发展》2002,23(4):32-33,36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占国土面积的57%,人口的22.8%,它的划分是综合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的,这种划分的实质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如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加快发展的问题。西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太合理,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社  相似文献   

16.
正人体内含有60多种元素,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人称必需元素,共有20多种。人体内含量较多的有氢、碳、氧、氮、磷、硫、氯、钠、镁、钾、钙等,约占体重的99.95%。这些生命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物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各元素均为无机的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矿物质中,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被称为常量元素,有钙、磷、钾、  相似文献   

17.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事业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由此可见,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鼓励学生会学习、会关心、会合作、会创造、会生活,加强对少年儿童的责任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高级科普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己任,为科教界人士提供服务"为宗旨,报道权威,思想深邃,风格严谨,深得社会各界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两院院士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很大的影响。本刊先后报道了吴孟超、袁隆平、张存浩、王小谟、孙家栋、王德民、杜祥琬、潘家铮、左铁镛、季国标、周立伟、邬贺铨、钱七虎、杨芙清、李伯虎、都有为、吴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