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严复著译的回应:以上海《汇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1906年,上海《汇报》先后刊载了《支那教案论提要书后》、《驳严又陵先生教案论》和《天演论驳义》三篇章,对严复的相关译作了详细的回应。首篇,对严译《支那教案论》所持观点的评价是“优劣相参”;次篇,对严复《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一进行了通篇驳斥,但它却是一篇意气之作;末篇,主要对达尔的进化论加以批判。这三篇均是为维护天主教的自身利益而作。  相似文献   

2.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批评领域,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批评历来为人们所注目,以至于淹没了金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金批《史记》即是其一。论文着重从金批《史记》的批评视角方面关注金氏《史记》研究的价值:一目之以“文”;二动之以“心”;三析之以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肯定了金氏在《史记》的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积疑既多,遂作和记。更不自量力,思为之索解。传世最早之《史记尉释文字,为裴烟《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入陇川资言之《史记会往考证》(下文简称“《考证产).《疑治》以三家注与《考证》为基础;其原则为:无者治之,误者正之,不足者补释之。《疑治》之作,窃访王念孙《读书杂志》之体例:先录有关《史记》之原文,次引三家注及烤证》之训释,本附案语以申述粗浅之己见。所治者重在语词,间或涉及语句。引…  相似文献   

5.
洪迈在《史记》研究上做出了一份不容忽视的贡献:一、《史记法语》,首开《史记》语词研究之风;二、《容斋随笔》,究心《史记》为文之法,标举《史记》重沓之妙;三、《容斋随笔》对《史记》人物的评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的品评,笔触极深地概括了“三文”:一为文章之深邃,将嘉道时期政治生态图刻画得栩栩如生;二为文笔之质朴,论从史出娓娓道来,史论结合浑圆一体,太史公笔法运用娴熟;三为文人之情怀,作者以深深地忧患意识,在现实中看到历史的踪影,重提历史,无不具有现实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庞卓恒,1935年4月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历史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简史》(合著)、《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西方新史学述评》(主编)、《历史学概论》(合著)、《史学概论》(主编)、《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等十余部;翻译或校审《新编剑桥世界现代史》第三卷、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二、三卷、弗拉德《历史计量法导论》等译著十余部;论文70余篇。 ●:庞先生,我们读过许多您的论著,包括史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用的中央电大《古代汉语》教材自1990年出版以来,为使用人数最多之大专教材,覆盖全国各地。该教材中错误与不妥颇多,主要有:翻译有悖于历史史实;误引前人之误,未加甄别;句子或词语翻译,不以原句语法结构及上下文意为本;望文生义,以今证古;混淆不同繁体字简化成一简体字之前之词义;同一语法现象或同一词语之解释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0.
评叶永烈的“红色系列”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永烈的123万字的系列长篇《红色三部曲》,以《红色的起点》(香港版为《中共之初》;台湾版为《大机密》)为第一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题作《毛泽东之初》)为第二部,《毛泽东与蒋介石》(香港版为《毛蒋争霸录》)为第三部,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简单回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三家《诗》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三个部分全面探讨《鲁诗》在先秦时期的形成渊源及其特色:一、通过《毛诗》、《鲁诗》与《左传》中的“引诗”相对照,说明《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二、从《鲁诗》诗说本身的特色,揭示班固“鲁最为近之”之说;三、从仅有的保留材料中,分析《鲁诗》诗篇、诗句存在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13.
北宋《春秋》学以争论褒贬、臧否义例为主潮,滔滔汩汩,席卷天下之际,苏辙《春秋集解》特出其间,以矫俗规过为著书旨趣,极力诋斥孙复诸家“以意说经”之穿凿钩深。家学、庭训、地域文化与学风世俗之激荡触发,于是蔚为苏辙《春秋集解》以训诂为书法,事义兼采而又归本于“以史传经”之特色。本文考其特色大抵有三:一、解读《春秋》,专主《左传》叙事;二、据史为断,批驳“以意说经”;三、事据《左传》,义兼《公》《谷》;权衡诸家,发挥经旨隐微。此种透过考据事实,以得书法之治经风格,于北宋揣度义例、执着褒贬之《春秋》学研究主潮中,真堪为沧海横流之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5.
试评李建成     
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具体从三方面论述:一、参与策划组织晋阳兵变并承担挺进关中的军事重任。晋阳兵变圆满成功,李建成功不可殁;二、襄助李渊完成唐初统一与建国大业,为唐初迅速实现统一稳定和各项典制、机构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贡献;三、究本溯源,揭示了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错误记载的根底所在,指出这些记载,纯系不实、诬蔑之辞。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历史?它无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等;二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也就是经过人脑研究和加工而成的主体化历史,《史记》、《资治通鉴》就是其中的化表;最后历史是一门学科或专业,是每个中学生都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的文化课知识。  相似文献   

17.
徐继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徐继开始认真探究西方列强的虚实,他编撰了一部与《海国图志》并称与世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名著──《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相比,《瀛环志略》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资料比较准确。二、记叙比较全面,介绍了世界近八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三、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了较系统地记载。力图探索西方的制度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联系。虽然《瀛环志略》在问世之初未受到重视,但在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较大影响。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该书对我国近代的洋务派和维新人士以及中国同盟会员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游国恩是新楚辞学的莫基者。他的《楚辞概论》是20世纪楚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体现了楚辞研究的新方法、新思维:一、以历史的眼光把楚辞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二、把比较法引入楚辞领域;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手段严密考证;四、把社会学和民俗学引进楚辞研究中。他的《读骚论微初集》纳新思维是:一、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对《天问》古史等作新解;二、在《楚辞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民俗学的基本观点考核《九歌》山川之神;三、运用综合分析推论法解释屈原“见疏”、“初放”、“再放”。新中国成立后,游国恩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修正或转变某些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则体现了以微观体现宏观,以解剖一肢一节来把握整体的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史记·高祖本纪》疑诂张家英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间作札记;复不自量力,思为之解诂.传世最早之《史记》训释文字,为裴《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人泷川资言之《...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充所撰《论衡》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化典籍,素称难读。河北大学杨宝忠教授所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论衡校笺》可谓董治《论衡》的佳作。其优点如下:一,为长期积累、潜心治学的结晶;二,集已有成果之大成;三,补正前贤,为求实之学;四,利用新材料,精研全书,在校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