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57.3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自然条件艰苦、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决定了其自身教育发展有着不同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集中着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所有教育发展特征。目前,青海各级各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质量低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境内的少数民族有33个,世居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数的41%,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农牧区,少数民族居住区占总面积的98%。青海地域辽阔,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制约,全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更低,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4.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地区,其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编制青海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规划,不仅要求分析国家的宏观布局、政策要求以及青海省的发展条件与发展需求,更要理清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尤其是该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应尊重城乡之间自然差异与合理分工,尊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而确定合理的规划思路、步骤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县级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辖区内各物质生产部门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区域经济,它构成一定区域内的国民经济规模,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民族地区历史的特殊性,民族经济的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产业单一,形成了民族区域内县级经济贫困的格局,这制约了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充分研究民族地区县级经济的发展,拓宽民族地区县级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确定县级经济发展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发展的一个定律。确定县级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县级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及资源、民族文化素质和经济规模的制约,各县经济实力不同?因此各县发展经济的思路也有差异。但总体讲,确定县级经济发展思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地区是青海区域开发的重点,也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由于特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的影响,使得柴达木开发的进程受到极大的制约。为谋求经济的发展,柴达木应采取自然资源转换开发模式,建立适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三大产业体系,多轨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优化智能环境,强化资源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陕北长城外地区农村聚落的形成历史、分布位置、聚落规模与形态、建筑结构及居住形式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农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陕北长城外伙盘地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人为作用下、在无视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与自然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的聚落实体。  相似文献   

8.
"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讨会"围绕着安徽城镇历史变迁轨迹,安徽城镇发展史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安徽城镇历史变迁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青海藏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支持能力薄弱、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和教育发展基础差等特殊的困境。基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和藏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青海藏区在发展学前教育时,应将国家的指导、扶持发展与地方的自主、主动发展相结合,构建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具有地域适切性和民族适切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推动青海和谐发展,尤为重要。以人为本,推动青海和谐发展,是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是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对构建和谐青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青海多民族地区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对青海多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针对青海多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内涵和基本特征与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状况、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地域性、波动性等许多特点。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梯度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贯彻,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水平、特点和模式,受其制约和影响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正在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格局,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表现出了更加明显地域性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需要什么样类型?什么样层次的专业人才?需要多少专业人才?用什么方式培养专业人才?这都是各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的现实问题。探讨、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域性特点,无论是对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是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办学模式的地域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水平、经济类型、发展战略目标有较大差别,经济结构没有统一的模式,职业技术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13.
影响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建立区域可比 .由于城镇土地是人类活动干预最为激烈的场所 ,影响土地系统的自然因素已大大弱于社会因素 .因此 ,侧重选取土地区位、城镇设施、环境状况、人口条件等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因素 ,分析其对城镇土地定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中作用不断增强的政府财政运转状况直接影响着喀什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效果,但由于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导致其执政成本与新疆其他地州相比存在差异性。根据喀什地区执政成本规模现状,分析该地区执政成本特殊性的理论基础,从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三方面构建执政成本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和熵值法实证测算得到喀什地区公共事业发展成本差异系数,为喀什地区的公共事业有效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所谓综合经济区,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具有一定专门化生产和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综合经济区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生产力分布的地域形式。一个地区许多生产部门的分布与组合,便形成了地域生产综合体,它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但是,经济区的划分(?)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进行的。人们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特点,结合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对特定地区划分出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就是经济区划。  相似文献   

16.
藏族教育是我省民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藏族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藏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对我省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提高藏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民族繁荣,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海民族师专从一九八五年创建伊始,就明确确立了“培养兼通汉藏两种语言文字的合格的初级中学双语教师”的办学宗旨,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也赋予自己艰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探析了粤西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城镇等级规模分维数q为0.9884〈1,说明粤西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较为分散,首位城市的垄断性弱,小城镇数目较少,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城镇空间关联维数D为0.9304〈1,说明粤西地区的城镇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空间联系较为紧密,城镇之间具有加强联系、共同发展的先天条件。据此提出了粤西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初等职业教育是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选择□甘肃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徐振宇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的老、少、边、山区,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依据一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确定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结合对舞阳县农村经济的综合考察,就该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速度明显加快的特点。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相比。则起步晚。进展慢。规模小。问题多。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既有思想认识、政府政策、管理体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影响。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就必须消除上述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