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韦执谊和李德裕都曾经位及唐朝宰相,都出身于世家大族,颇具文采,政治主张上都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但入仕途径却大不相同,韦执谊通过科举入仕,李德裕却是恩荫入仕。在仕途经历方面,韦执谊主要在中央任职,李德裕则在中央和地方交替任职;韦执谊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李德裕则文武兼备。然而,两个人的仕途结局都是被贬崖州,骨葬南溟。  相似文献   

2.
傅璇琮与周建国联袂整理的《李德裕文集校笺》是迄今参校它本最广、集珍本之长最多的一部李德裕文集。它不仅为当前及今后的李德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全面而真实的文本 ,而且整理者所表现出的那种对历史与现实都能“具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为学术界对李德裕以及中晚唐文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贬官海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古代海南由于远离中原内地,交通不便,文化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至唐代,海南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的很大发展,这与当时贬谪到海南的文人在当地从事的各种文教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梳理以王义方、李德裕为代表的唐代贬谪海南文人的一些重要文化活动,说明唐代贬谪文人在海南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海林 《学语文》2008,(3):34-34
李德裕是中晚唐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诗文创作颇为可观。他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在唐武宗会昌时期宰辅天下六年,勤劳国事,经营四方,外御回鹘侵凌。内定藩镇叛乱,政绩斐然,使积弱不振的晚唐朝廷一度呈现中践之势。然而积弊丛生、复杂多变的晚唐政局也给了他深重的政治打击。唐武宗死后,朝政猝然翻寝,宣宗即位,弱中新贵白敏中、令狐掏为排除异己。不遗余力罗织罪名打击陷害李德裕,频出诏书,对他一贬再贬,连贬五次,最终黜逐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这首《登壤州城作》(见卷首)便是李德裕到崖州后所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唐代“赵州李”文学文化内涵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州李"文士群体,具有家族地域性、文学文化性,对唐代文学尤其中唐诗文风貌影响显著。以李德裕父子一门为典范,可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浓郁的文化色彩;可见李德裕平泉诗、贬谪诗独特的诗心情趣与艺术品质。"赵州李"开拓了唐代文学文化的新图景,对于彰显河北一地传统文化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话中抄录的《步虚词》(仙女侍、董双成)应为中唐李德裕的作品。李德裕崇尚道教,支持唐武宗会昌的抑佛兴道,并且常将诗刻石。武当山道众为感其恩,投其所好,因而有将李作刻石之举。  相似文献   

7.
唐代状元韦瓘由于被牵进一桩“传奇公案”而经常被人提及,自古以来都说他是李德裕的门人,这是事实吗? 《旧唐书·李德裕传》载:“德裕……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贞元中以父谴蛮方,随侍左右,不求仕进。元和初以父再柄国钧,避嫌不仕。台省累辟诸府从事。十一年,张弘靖罢相镇太原,辟为掌书记,由大理评事得殿中侍御史。十四年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263页云:“贾餗《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释褐,诏授校书郎,累迁至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以本官召充翰林学士。’” 据《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正月“己卯……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年“十二月甲  相似文献   

8.
从李德裕的施政政策和唐宣宗的爱好、经历及加强皇权措施的对比分析看,李德裕与唐宣宗暗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德裕位高权重严重威胁着唐宣宗的统治。唐宣宗为加强皇权,将李德裕贬死崖州,李党亦随之倒台,这说明皇权掌控着宰相的命运和牛李党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李德裕贬谪袁州,为时一年,这在其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李德裕袁州赋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既有对仕途险恶的忧惧化解,又有对异域山林的眷恋思慕,它真实地反映了李德裕在袁州期间的政治心态和文学情怀。同时,李德裕赋作善于借物抒情,它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正直有为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中记录了唐人刘邺为昭雪李德裕而作的《乞赠恤李德裕疏》。赵和平教授和郝春文教授分别在《敦煌本〈甘棠集研究〉》及《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发表文章,对此《疏》的真伪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本文将参照相关史料及研究对两位教授的分歧予以评论,以期为解开此《疏》真伪之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绅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活动家。文章从李绅研究文献、李绅的出生与故里、李绅与"牛李党争"及政治态度、李绅诗歌的特色和成就等方面介绍了李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李之仪终生崇仰、追随苏轼,体现出真淳的性情和执着的坚守。他提出“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观念,注重词体自身的体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词作风格清淡俊秀,呈现出对于唐五代词的“返祖”现象,给人以明畅流丽的童真之美。  相似文献   

14.
李渭不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明代著名的易学家。由于李渭著作《易问》失传,因而学界难以对李渭的易学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易学专业角度,从李渭的理学思想和诗文、碑记、庙记、府学记、迁学记等相关文献,尝试对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李渭的"理学"并非完全继承王阳明的"心学",而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心学",准确地讲应该是"行学";李渭之理学实际上是理学与易学相融合的"理易学",李渭不仅是一位大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大易学家;李渭的易学思想与易经"乾、坤、履、无妄、节"5卦密切相关,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行践履、不生妄念、节制廉洁等。挖掘、传承、弘扬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传奇专集《玄怪录》,虽以记录传闻异说、塑造精灵粉怪、满足大家嗜奇记奇的兴趣为主,但小说对媒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对唐代户婚制度的描绘、对催妆与催妆诗的记录、对古代女子成婚年龄和媵妾制的刻画等,都生动地展现了唐代时期的婚俗习惯和风尚。《玄怪录》包涵着深厚的婚俗文化意蕴,成为展示唐代社会婚俗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谈艺录》主张《锦瑟》"略同编集之自序"能够自圆其说,但不足采信。对"以史证诗"的不满导致钱锺书轻视了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有价值的解诗线索。钱锺书之前的文人,已经用"诗史互证"法对许多古诗做过正确的解释,钱氏所论并不能否定"以诗证史"作为具体解诗方法的实践价值。在张采田、程千帆解诗的基础上,《锦瑟》全诗都可以解释成与李德裕有关:该诗主要为李德裕贬死崖州及归葬事而写,李商隐并由此感喟"万古良相"政治人生的浮沉。  相似文献   

17.
李白在《白马行》、《结客少年场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中,数次自我标榜“杀人”。根据对唐代法律的了解和对李白理想追求的考查,这实际上是他在当时任侠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用一种反常理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超然独立的个性,展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理想追求而已。  相似文献   

18.
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处理朝政和供皇家游宴的宫宛 ,李隆基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的。本文通过兴庆宫的兴衰演变 ,对唐玄宗一生的是非功过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20.
吴之英于《仪礼》的诠释多涉及名物、礼制,并重视阐发礼意,这与郑玄注《仪礼》精简的特点相一致。吴之英《仪礼爽固》也较为精炼,容易把握,同时他对郑玄达诂高见也多有吸纳。吴之英继承了宋以来经学家们治《仪礼》不株守成说的路子,他对《仪礼》篇目的解题或对经文的诠释可补郑《注》之疏漏。吴之英所绘制的《礼事图》和《礼器图》,将《仪礼》申复杂难明的名物礼制变得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