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行动等的影响的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二元矛盾的搏斗图,体现了较高的文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态学的环境哲学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生态学是一种辩证自然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认识自然("第一自然")与社会("第二自然")是大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生态学认为,我们人类当今所面临的所有生态问题,都根源于深层的社会问题。一个以"要么增长,要么死亡"为基础并将其作为普遍规则的社会,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社会生态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寻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化,建设一个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3.
运用经济地理学、经济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科学为一体,描述了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的高相关性表现。揭示了生态敏感地带与环境退化的深层动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反贫困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巴马是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借助文化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解析了巴马长寿现象的文化生态,认为巴马长寿现象的存在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人们思考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生态学的观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从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高中英语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技术负效应的科学。它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农业技术负效应产生的原因、演变规律和控制途径,要求通过生态技术群、社会技术群的优化配套组合,使技术系统在一定的技术生态规范、决策和法规条件下运行,以农产品的环境标志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技术负效应对社会持续发展的危害。该学科是在一种新兴文化———生态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为改革农业技术研究和丰富农业技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梭罗和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态隐喻是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方法应用于新研究领域的一种方法。本文尝试用生态学中有机体和自然界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建立一个以《瓦尔登湖》为中心,由社会生态、思想生态、地域生态和心灵生态相互作用的模型,以期探寻《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 Studies)是将“生态观”引入传播研究,探讨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交叉、渗透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媒介生态学现今有中西方两大研究方向,中国侧重于研究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问题,而西方侧重于研究人与媒介环境问题。将两方面互补,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扣媒介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系统论心理发展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以布朗芬布伦蚋为代表的研究者从生态学研究取向出发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提出崭新的观点。给发展心理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由此对社会生态系统论产生的背景度理论观点加以夼绍、分析和评价,以引起更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宗教文化之间、宗教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运用宗教文化生态学方法对汉江流域宗教文化生态加以研究,可以发现汉江宗教文化生态结构具有元素多样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过程和平竞争性、宗教与宗法等级社会间具有适应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结果多元和融性、宗教文化发展力量上对皇权依附性、宗教文化生态价值上的人文世俗性、宗教文化生态传播发展轨迹波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秦枫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15-118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态及上层建筑(政治),是以上各个变量系统的交叉,而非某一单独系统的结果。以徽州文化区的生态为切入点,从三个维度———自然、社会及政治进行考察与阐述,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集群进行创造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提供必要的时空地理环境,故保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进行文化生态保护的首要前提。文化生态问题源于社会问题,对待文化生态的态度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文化生态保护离不开政治手段加以引导、规制和宏观调控。此三者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不仅是单向的,更是三者之耦合。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位处祖国的西南部,清代以前森林茂密,草原肥美。但至清代,鉴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特殊,中央政府加强了此地的开发。然因开发手段与生态环境不相兼容,加之社会动荡,管理无序,导致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植被破坏严重,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灾变,对当地生态安全构成了很大危害。面对这些副面影响,引起了统治者、有识之士以及民间社会的高度关注,留下了一大批生态史料。梳理、研究这些史料,吸取其间经验教训,对于云贵高原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ocial work's notion of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unnecessarily restrictive. The profession has tended to either ign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r accept a shallow ecolog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nature as something other, quite separate from human activity. Deep ecology offers social work an essentially different view of the person/environment construct and argues for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e way humanity views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deep ecology and sketches its key value premises,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beliefs about how knowledge is acquired and its social action methodology. It offers key insights and concrete examples for incorporating a deep ecological awareness into teaching courses o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学视域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少数双语教育可以被视为一个由与少数双语教育相关的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组织层次按照一定的方式,整体联系、动态整合,并发挥各自功能的复杂有机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其次,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明确,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等复合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探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功能,揭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生态学为视域,建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审慎反思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继往开来,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沿着科学、严谨、理性的轨道演进,最终达到优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协调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在本文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核心,按照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外语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发展水平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主导明显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金融体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健全信用体系,将有利于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的生态教育研究中,学术界对"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教育参与到生态思想运动中,首先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研究生态教育,首先应当理清其概念,明确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事关地方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发展大局,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的基础和保障。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应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当前,安徽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切实需要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消除各种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政治因素,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创新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为抓手,以完善和健全干部管理制度为基础,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