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晋商曾经铸就了中国商业的辉煌。他们从走西口开始商业之旅,最后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文章追寻了晋商发展的历史,解读了晋商精神,深层挖掘其蕴含的商业伦理文化精髓,即诚信理念,契约观念以及社会责任,这些文化内涵是我们打造现代商业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商雅琼 《考试周刊》2009,(40):55-56
明清时期晋商“重商轻学”,形成了“学为商之用”、“学而优则商”的教育价值观。本文对晋商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是薛勇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一部关于明清晋商商业伦理思想研究的学术力作。作者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明清晋商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而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晋商文化独树一帜。信义观作为晋商文化的特质,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长久的商业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其所包含的信义立身、信义并举、信义合一等主要内容,对于晋商在商业经济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晋商文化的信义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促进个人形成良好品德修养、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加强企业核心理念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商为生存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士商平等"经济伦理,其实质是"士商异术而同道",徽商在商业实践中以义为利,奉献社会,实现"士"的情怀,从而赢得300年的商业辉煌.在徽商的经济伦理视野下,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吸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树立现代社会意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徽商为生存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士商平等”经济伦理,其实质是“士商异术而同道”,徽商在商业实践中以义为利,奉献社会,实现“士”的情怀,从而赢得300年的商业辉煌。在徽商的经济伦理视野下,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吸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树立现代社会意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静  李培聪 《考试周刊》2013,(62):177-178
晋商是我国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其经商历时之久、影响之大在中国史上,乃至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与晋商对其子弟和员工的伦理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伦理道德教育使晋商精神能够经久流传。当前我国德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晋商的德育观对我国当前的德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纵观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要数晋商文化最为突出。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晋商文化,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弘扬晋商文化,挖掘其基本内容,坚持古为今用,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晋商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位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十分重视家族教育,并由此扩展到重视家族之外的地方教育事业。教育内容主要是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晋商家族教育问题入手,对于晋商家族如何重视教育、教育与商业发展和家族兴盛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明清时期晋商为主体创造的晋商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是山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家族文化、戏曲文化等几个方面.结合新时期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文化发展要求,为有效传承晋商文化,以山西高校教育体系中"晋商文化"课程为考察中心,从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通识课、打造学生喜欢的文化社团、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角度分析晋商文化课堂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明清晋商的崛起,除了明代实行"开中法"、清朝统一中国后大力发展北方边贸等客观因素外,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其中包括善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理念,思想解放、观念开放的认知,不断探索、锐意改革的闯劲,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风范,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聪慧。晋商发展中留下的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重振地方商业实力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商业史上,有一个商业群体与众不同。它和徽商、晋商一样兴起于16世纪,但是,到了近代,徽商逐渐式微,晋商也走向末路,而它却一路辉煌、穿越时空,历经明、清、近代,直到现代仍旧辉煌,历久弥新。它就是潮州商人。 潮商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海洋经济的文化特质与继往开来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嬗变过程,它不是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对传统文化转换创新,发挥其现代潜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共振,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化的道德吁求.杨时的道德教化思想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崇高理想人格观、重义轻利节操观、主战斥奸爱国观和仁政惠施民生观的伦理阐述和道德教化,为当今社会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明清晋商研究是对明清时期中国晋商进行的多角度的一系列研究。“诚信,仁义”是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但诚信是无论古今及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都提倡的公序良俗,并非晋商独有。明清晋商对内部的管理强调等级制官场文化的“官僚君主制”,这种明清晋商特色的管理模式尽管对明清晋商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为明清晋商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只有给明清晋商一个清晰、准确和基本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研究明清晋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商帮兴起并在商业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商帮发展的过程中徽商和晋商得到尤其突出的发展,而传统的陕西商帮则在发展中逐渐没落,被徽、晋二商远远超越。从三商兴起的地缘因、活动区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入手,力图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究陕西商帮没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思索当代陕西商人所应具有的时代观念和视野。  相似文献   

16.
沪商形成、发展处于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上海区域经济的特点造就了“海纳百川”式的商业文化,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并在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沪商社会网络资本影响着实际的经营管理机制。崛起于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新沪商,比较完整地传承了传统沪商商业精神,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聚集性、国际性、创新性特征,引领着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体现着对传统沪商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并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出新型产业形态。新沪商的商业文化记忆或商业文化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性,这也正是沪商文化传统得以延续、新沪商崛起的重要内在原因和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中国的十大商帮,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此期间形成了商业伦理,商人懂得了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商人把儒与商结合起来,把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把经济活动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因此,商人利用积聚的财富,积聚文献、字、画,建设了藏书楼与书房,藏书为了教育子弟,藏书为了文化,藏书为了附庸风雅,藏书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与信息,将金钱资本转化为知识本钱。商人的藏书是所有藏书家中最具规模的藏书,商人藏书推动了刻书、印书、教育、科举,促进了文俗风化的好转,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龙生 《培训与研究》2007,24(10):30-32
明清时期,江西商人以其诚信尚义的商业形象享誉全国,成为闻名大江南北的一大商帮。在商业活动中,他们建构了一种旨在促成商务与伦理的结合、传统文化与江西区域文化相契合、地方特色鲜明的商业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勃兴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温州旁村工业化运动在改变了温州经济状况的过程中,没能自然地完成社会文化转型。突出表现在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迟滞,朴素的瓯商文化在诸多方面缺乏一种强势商业文明所必需的气质,不足以为温州21世纪现代化进程提供必须的精神资源。建构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商业文化及其经济伦理必须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姿态来传承和创新本土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