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从中央到省市到市县,某某领导在某某活动和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内容充斥各媒体,有些还上了大标题。领导讲话能够上媒体、上标题,说明领导讲话的内容确实重要。国家有关的大政方针或者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导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在十六大会议上的讲话,确实是重要讲话,媒体不在标题上加“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也会重视这种讲话。媒体加上“重要讲话”,也就有画蛇添﹄新闻爱好者2003/7足之嫌。如果是领导例行公事的活动和讲话,和老百姓的关系不大,即使加上了“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心里也会有被糊弄甚至被愚弄之感。这让笔…  相似文献   

2.
缘起对于全国两会这场气势宏大的春季新闻战役,南方日报社领导特别突出了“创新”二字,“全国两会·京粤博客”也是在这种创新的冲动气氛下诞生的。以往的采访经验告诉我们,全国两会期间会涌现海量的时政、经济、国计民生信息。这种信息有大话题,“大件事”的,也有比较“琐碎”的,它们可能只是一句入木三分的犀利点评,一个很小而值得发掘的“口子”,一个意味深长的花絮,一种“不起眼”的零星现象……这些信息不能或者没有必要“做大”,但又确确实实是两会的一部分,而且一系列类似的细节花絮,整体反映的,本身就是一个大趋势,大现象。其实,历…  相似文献   

3.
首都某报1月20日刊登章《常识以下的溢美之词》,就另一家报纸的散中“老领导退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一语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4.
潘爱群 《视听界》2002,(1):78-78
笔者在新闻实践中常常发现一些“空洞新闻”,让人听后不知所云;还有一些新闻成了类似八股一样的东西,让人厌烦不已。“空洞新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领导行程式。新闻反映领导的行踪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新闻采访者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去反映领导行程中所体现的事情本质。有些新闻只是简单地某某领导今天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因为有了它,很多事情在习惯之外,就不容易做好,譬如建立“学习型报社”,就属于此类很多报社的领导都知道建立“学习型报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但是“知道重要却做不好”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根“软肋”。有的单位有时候也临时组织一下开会式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编辑记者是报社中最需要学习的人员,但有些人却常年不参加报社的会议,更不用说集体学习了。一方面是领导知道重要,但却不做或  相似文献   

6.
文人办报,就是一些忧国爱民的文化人,要利用报纸来发表意见,以此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文人办报”总是与“文人论政”相联系的。“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种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一些朋友把中央及所属各部门领导的报纸喻为“条条领导的报纸”,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报纸称之为“块块领导的报纸”。有些地方报纸编辑部的同志谈起舆论监督报道来,总这样诉说着:“唉,相比之下,条条报搞舆论监督好办,块块报搞起来难啊!”  相似文献   

8.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改革会议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的一出重头戏。我的实践体会是,在小会议上“掘金”,是改革会议报道的一条出路。这里所谓的大会议指由区委副书记以上领导参加的会议;小会议指部门会议、企业会议、镇乡会议。在小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相似文献   

10.
今年记会前夕,记部让每位记上报一篇过去一年的得意之作。回首曾经的奔波生涯。虽然也打着“本报记”的旗号在报上刊发了数十篇新闻稿件,但自己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中了《“用餐七小件”摆上战士餐桌》(刊军报9月14日三版头条),个中原因,除了此稿是部领导、社领导圈点过的解放军报季度优质槁,更多的则是,自我感觉这篇新闻有点味道。  相似文献   

11.
张少康 《新闻窗》2014,(2):44-45
一、“阿房宫事件”为什么“教训深刻” 2014新年伊始,陕西“阿房宫事件”波澜再起。一篇题为《西安380亿打造“新阿房宫”引舆论质疑》的文章惊动中央高层,中央领导对此作了重要批示。对此,陕西方面称“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12.
施中梁 《当代传播》2000,(3):12-12,37
今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走访大众日报社时,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提出“约法三章”.归纳其主要内容:一是对省委领导的讲话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二是涉及自己的稿件可以删改,不用告诉;三是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  相似文献   

13.
拙文一论编辑成才之路,题为《关键在放手》,强调的是培育者。此篇二论编辑成才之路,题为《环境很重要》,强调的仍是培育者。不过它比前论所言的培育者范围要小,只指其中的单位领导和领导机构,我们统称之为“领导”。领导用人要“放手”,但却不能放弃自己的培育责任。责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要知“天下事”在“文山会海”中去“砂里淘金”,也是一种途径。我当驻县记者从事新闻采写工作三年多来,绝大部分时间是随各级领导在“文山会海”中泡过的,县(处)级正副领导讲话、工作报告、调研,记者要全程参加听访不说,甚至部门或乡镇召开一般性的动员、小结或总结会议也应邀出席,纷纷要求作长篇或连续性报道,有的单位还要求配发新闻图片,安排您要发给哪家地(市)、省级党报党刊哪个版,如不能如愿以偿,就认为你这个记者水平低或者说与编辑关系不好,由此而欠下了一家又一家被“采访”对象的人情债务。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时政新闻采写制作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多多少少存在一种认识,就是时政新闻是围着领导转的,是为领导服务的,只要领导满意,时政新闻节目就办得成功,就会得到认可。这实际上是对时政新闻理解上的一种误区。时政新闻从根本上来讲,仍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6.
笔者几年前曾写过一则至今不会忘记的400字的小消息,写的是省领导会见前来对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的高层专家。之所以至今不忘,是因为这篇报道受到过报社领导“点评”——高层专家由哪些人组成?来辽宁进行哪些内容的论证?从文章中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小议“争取领导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争取领导重视”已被视为打开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已被认作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这种思想散见于一些档案专业杂志和专业工作研讨会或交流会上,而且这种思想在人们心里已根深蒂固。形成了传统的思维定势。例如,“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做好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参加会议的记者,为什么有的能抓出很精彩的新闻,有的只能是会议程序加领导讲话简单交差?关键在于发现的能力,需要记者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捕捉会议中的“亮点”,从“会海”中捞“活鱼”。  相似文献   

19.
刘希 《新闻三昧》2008,(10):50-51
领导干部的言行都是新闻吗?领导干部所到之处都有新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但现实是,我们的报纸常常被没有特点、缺乏新意的领导一般性活动和会议报道占据了大量重要的版面,记者在采写此类报道时往往陷入一种“八股式”的刻板模式中:领导视察了哪些地方,由哪些人陪同着,肯定了些什么,指出了些什么,强调了些什么……这是媒体报道领导活动的一种通病,使读者反感生厌。  相似文献   

20.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趋向,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