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师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多重角色,网络应用应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在网络资源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对教师角色与成长定位的描述、隐喻比比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对教师角色与定位又有了新发展、新内涵,像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等提法更是成为主流,期待让反思、研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新方式,寄望教师把角色期待融化为自身个性与风格的一部分。面对外在的角色界定,我想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追求和定位方向。自我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教学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时代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角色认知和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期待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识到泛在学习环境下转换角色的必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履行的"授课者"角色既与学生的角色期待有距离,又与教师本人的自身角色认知有不少的差距。最后指出了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动态、综合的和不断发展的,并对重新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途径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教育中.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描绘通常有以下几种。园丁角色、春蚕角色、蜡烛角色、一桶水角色。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师角色,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定位。文章从影视艺术的角度对地理教师角色进行研究,赋予其新的内涵。具体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的角色,每一种角色的成功扮演都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将影视艺术的知识经验和地理学科加以整合,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角色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或教师身份的确认,是对自己担当的教师角色或教师身份的认可和接纳。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三个维度对298名职前幼儿教师角色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职前幼儿教师的角色认同水平较高;女性角色认同感总体高于男性;不同生源、入学动机不同的职前幼儿教师角色认同水平有显著差异;同时个人因素、重要他人因素、校本文化和社会地位显著正向影响职前幼儿教师的角色认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职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以及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意义,具体指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下教师角色转化的两种形式和静态角色之变,指出研究教师角色变化并重新定位,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丁萁 《考试周刊》2012,(67):10-10
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定位的教师角色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职业角色、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三方面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曹茂才 《教育艺术》2007,(11):56-58
近几年在各类报刊、书籍中论述有关教师角色的文章很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究竟可以充当哪些角色,大概早已被人说尽了;而教师究竟应该充当哪些角色也基本有了定论.近来笔者读了叶圣陶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论著,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教师角色颇有感触.在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教师最应当充当好的是三种角色:示范者角色、指导者角色、朋友与父母角色.  相似文献   

10.
外语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外语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学生个人素质增长有很大关系,外语教师的职业成熟度成为高校外语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影响因素,而这其中,外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一些理解,又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近年来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研究进行综合性的阐述和整理,文章首先对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义并说明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意义,接着分析了目前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高校外语角色研究中的不足,最后对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角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主导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普遍地将“教师主导作用”理解成“教师为主导”,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其实,就汉语的一般解释和教师的基本功能而言,“教师主导作用”应该是“教师的主要以引导学生向某方向发展的作用”,它重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指点、引领、感召而非规范、监督、支配、控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及教师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及这种趋势给教师角色带来了变化,即教师权威由外在权威变为内在权威,具有了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开发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等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并获得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者们的一致肯定。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则需准确而深刻理解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自身的角色与定位问题。当前,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有“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应借鉴国外教师教育的经验 ,开展高师“一般课程”一体化研究 ,合理调整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中的“一般课程”的门类和学时比例。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体制下,政府的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导致政府课程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型。这使得幼儿 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了新课程活动状态中的“研究者”、“开发者”,即由原课程的“忠实”角色转向了新课程的“创生” 角色。由此,适应新角色成为了幼儿教师在新课程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师资格证制度为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证标准不够灵活、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等问题也暴露出来。要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证制度,需要坚持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综合化和专业化,建立统一的认证机构和设立专业团体,教师资格证书实行期限管理,突出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更为突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并指出:师范大学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责任,强化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进一步发挥优势,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角色存在着"沿袭高校教师的传统角色"、"混淆了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被误定为学校教育中的边缘教育者"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应充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充当大学生的真诚倾听者和引导者,充当大学生经验的分享者和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19.
专业型教师教育绝非我国教师教育变革的终点,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内蕴着我国教师教育形态转换的契机.这一转换的大致路向是从专业型教师教育走向文化发展型教师教育.在当前,这一转换的发生既有其逻辑前提,又有其实践基础.关注教师的身体形态,摆正教育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位置,以教师文化为纽带来整合教师的发展方式,是当代教师教育形态转换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The belief in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teacher has a long and comparative history. This article aims to critically analyse the discourse of the centrality of the teacher by both historicising and problematising the ideas and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course. First,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iscourse as it was taken up du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hen the teacher was viewed as the linchpin to building universal education systems. The idea that the ‘master makes the school’ is examined and the policies that stemmed from this thinking (e.g.,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mal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are outlined. The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s of this discourse are then described to show how the pervasive belief in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teacher has influenced education policy reforms, which like teacher policy reform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perate to shape and regulate the profession. Further discursive effects are analysed including the de‐contextualis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de‐professionalisation and de‐politicis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ir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the centrality of the teacher discourse is also considered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moment. This comparative study refers to the discourse of the centrality of the teacher in Australasia, Europ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America, and suggests that our collective focus on the teacher has had some serious, unexpected effects on teachers and the work they 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