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规律。有时,孩子会向父母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大树是不是吃了大地妈妈的奶长大的?”“我是小鸟带来的吗?”面对孩子的各种天真的“谬论”.不少父母不是认真解答、引导,而是试图用自已的道理驳倒孩子所有的“谬论”。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3.
张欣 《宁夏教育》2013,(5):73-74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威胁或哄骗、利诱多于鼓励和赞赏,即便是鼓励有时也表现出“瞎鼓励”,为鼓励而鼓励,缺乏度的把握和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作为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能送给孩子全天下最好的礼物,包括名字、衣服、玩具等等。其实,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双赢的——既可以让孩子在礼物中成长,又可以让自己做一位受孩子喜爱的合格的父母。以下是西方的教育学家送给父母的十大“礼物”。  相似文献   

5.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6.
"有一句老生常谈: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坚信所有的父母在决定生下孩子时,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成长环境,但有时因为自己也还是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有时为现实所迫确实力不从心,有时愿望恳切行动却不得法,因此,在教养方面频频遇挫,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这句话是我喜欢上了《爱在左,管教在右》这本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7.
主持:现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很多快节奏的东西,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本该好好享受的美好时光,对孩子的教育、教养尤其如此。为了让孩子拥有美好童年,为了让孩子有更强的发展后劲,我们对孩子还是要“慢养”。那么,什么是慢养,孩子认为的慢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杭州市保傲塔实验学校同学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舰 《家长》2013,(1):6-8
“拼”这个字对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它具有双重含义:既意味着奋斗,也意味着共享。继“拼房”“拼吃”“拼唱”“拼车”“拼游”之后,“拼养”也悄然流行起来。 “拼养”就是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以一种互助方式养育孩子。参与“拼养”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放在一起,轮流照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平等意识,而父母们也能有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确切因素,干扰或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联合国教科组织强调:“儿童要学会生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都视为掌上明珠,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因此,教给幼儿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增强保护意识,避免和减少一些  相似文献   

12.
年华似水去无回,晓镜惆怅暗自悲。花开又花落,花香四溢的那一刻是最让人心醉的,而静待花开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心动的期盼。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黑幼龙先生畅谈“慢养”:不是赢在现在,而是赢在将来。充分给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成长中找到最好的自己。或许,慢一点,孩子会走得更稳。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适时地“推”上一把,是很重要的。而“推”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有时是语言上的“推”;有时是无形的“推”;而有时又是要创设意境的“推”。  相似文献   

14.
孩子做错事,或是不听大人的劝告,若打骂孩子,不但父母生气,孩子还觉得委屈;若父母叫他呆在屋里“反省”,他可能在怨你对他不公,或许一会儿就睡着了,大多不会想是自己错了。说理教育也并非万能,有时用点自然惩罚法也许更有效果。自然惩罚法就是孩子造成的后果,由他自己承担。例如,如果孩子经常把衣服弄脏或弄破,父母可以让  相似文献   

15.
对一些有学习问题的学生,老师和父母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动作“慢”。但事实上,学生通常在写自己的名字、做少量题目时,速度并不慢。“慢”的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的时候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动作”,东张西望、摸这碰那,岂能不“慢”?针对动作“慢”的学生,可以这样做: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子自己会认为每次学习都很漫长,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摇上厕所、喝水等等。因此,父母要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就可以了。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是父母得到最珍贵的的礼物。父母给予孩子最深切的关爱,却忽略了如何去爱。有规则但不限制有教养还能看到更远的梦想有缺陷却有支持与信任有期许也有观察和等待面朝AI时代,我们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面向生活的无限勇气与智慧。慢养是一种力量,它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感受与体味,成长与蜕变。  相似文献   

17.
陈功苹 《山东教育》2010,(1):106-106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皇帝”,父母的手中宝,爷爷奶奶的心肝。现在的孩子,他们很少知道去体会父母的艰辛,更不懂得体贴老人的身体。面对操场上那些蹦蹦跳跳的身影,我常自问该如何让他们去更多地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该如何让他们明白爷爷奶奶的疼爱和呵护,又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付出……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为了让我们健康、安全地成长,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做事要小心,慢一点。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快一点”的催促,父母希望通过多说几句“快一点”让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快和慢两者看似十分矛盾,其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于两者的侧重和取舍,取决于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房门上一把锁,让我独自去跟邻居家的孩子玩。夜幕降临时,邻居家的孩子都陆续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家了,自己的父母还不见踪影。有时,我也会向邻居的大人们打昕:自己的父母怎的还不回家?他们总会用“你爹妈被公安抓走了”或是“被老虎吃掉了”等话调侃我。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总是反应慢、做事磨蹭,妈妈们经常会说“准备离开哆!”“怎么还在玩?现在都几点了!”“好了没?要走了!”。可到底是你太急?还是孩子太会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