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学生主体投入的听,就不可能有审美体验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回归音乐听觉本质,将发展学生的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全部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个性张扬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3.
音乐本体最基本的特征是作为听觉的艺术。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的习惯、提高音乐记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主动参与音乐表现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4.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倾听"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欣赏教学中教给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倾听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在实施建议中,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教学的个性化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9.
刘小华 《考试周刊》2008,(25):227-228
研究性的音乐学习是当前探究音乐教学的一个新课题.在"通俗音乐中的语言艺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还开发了多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聆听呢?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教学的个性化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陈赛凤 《考试周刊》2014,(63):177-177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要让学生对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曲式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就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贯穿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聆听音乐是增强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围绕聆听兴趣,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赖玉娟 《学周刊C版》2019,(15):145-145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注意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进行的单一的、枯燥的识谱学习,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摒弃传统,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让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活跃起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作为艺术欣赏课之一,存在着课时少,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偏难的问题。音乐鉴赏课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才是更好的可行之道。音乐鉴赏离不开听觉器官,以学生聆听为主,本文从"多"听、"情"听、"思"听、"动"听四方面阐述"听"在音乐鉴赏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有关音乐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 ,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内容 ,内心音乐听觉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学生音乐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如何发展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 ,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菁 《考试周刊》2011,(82):227-228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要想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个性的发展,首先要具有‘心理自由’,它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自由”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