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与天体的运动,对于人类理解和解释宇宙中的各种运动现象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万有引力在解释各种运动现象的同时,也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对于人类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由此而引申出的更多的问题和谜团等待人类去探索和解决。而万有引力本身也只是一个表象,它所隐藏的秘密一直激励着后来无数的物理学家去思考和探索,牛顿本人更是穷极后半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找到答案,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人们一个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虽然相对论提出后遭到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是人们却无法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然而当我们在探索微物质的时候,我们发现也许有更好的理论来解释引力,那就是基本物质的撞击压力差。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天文现象的认识曾经历过漫长的道路,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对时空的认识几经更新.然而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如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值究竟是多大?它是一个常数,还是会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牛顿反平方定律严格成立吗?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等效吗?光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零吗?这一个个问号深深地吸引了一群受好奇心驱动、乐于探索的年轻人-他们就是以长江学者罗俊教授为带头人的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与理论研究群体.近加年来,他们埋头于喻家山下山洞内的引力实验室,远离尘嚣、潜心钻研,取得了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引力之谜     
引力的发现——行星的真运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此启发他发现地心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看到一些科学史资料才知道,这个内容是法国学者伏尔泰(Voltaire)写的。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则是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物质分布情况,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几大行星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和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几近完美。但大的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分布情况与太阳系千差万别,把大星系和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集中到中心范围,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对其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受的万有引力当然相差甚远。比如,银河系  相似文献   

5.
(一)1687年,牛顿发表了他的天才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特别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把天上的物理学和地上的物理学统一起来,其结果之可靠,适用范围之广泛,形式之简洁优美,令人赞叹。由于他对引力的根本原因尚未加以说明,惠更斯和莱布尼兹责难他的工作是非哲学的。但牛顿持谨慎态度,他一再声明他尚不了解。一切科学的基本观念都是哲学问题。笔者按照辩证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对引力的实质曾作过思考,对空间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宇变假说,并猜想有宇变能量的存在。(二)在没…  相似文献   

6.
伊萨克·牛顿(1642~1747年)1666年,在三一学院求学已达五个年头的牛顿推算出反平方定律,解释万有引力怎样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发现万有引力对下坠的苹果同样起作用。为了用数学术语来描述行星的运动,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但德国哲学家格特弗莱德·威廉·莱布尼茨在1673年至1675年也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定理,牛顿因而卷入了争夺微积分优先权的漫长而痛苦的争执。  相似文献   

7.
引力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从我们身边直至整个宇宙,引力无处不在。小到苹果落地,大至日月星辰的运转,一切都是引力的作用。引力也是科学家们最早开始研究的一种力,牛顿很早就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人类对引力的认识推向了高峰。而说它陌生,是因为时至今日,人类依然没有完全认清引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广义相对论认为:一个物体使周围时空发生弯曲,另一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最短程路线运动,这是引力的本质。由于行星近日点移动、光的偏折和光红移三个经典相对论引力实验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因此目前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时空是弯曲的。史坦福大学以L.I.Schiff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提出一个题目为“用轨道陀螺-引力探测器B检验爱因斯坦”的实验,下面将把它称为GP-B(引力  相似文献   

9.
引力把人锁在地球上无论你跳得多高,你终究要跌回地球,这是人的基本常识。是什么把人给困住了?苹果为什么总是朝地面掉落,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地球是球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入太空,相反却能在地面上行动自如呢?当电梯升起时,人的脚为什么会感到有一个向上的力呢?……这些问题的惟一答案就是——地球的引力作用。牛顿回答道: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引力,引力的大小同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引力影响,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在意,但是,引力对人体乃至地球的影响是非…  相似文献   

10.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还会受到太阳的引力吗?在牛顿看来,引力是瞬时的,如果太阳消失,引力立刻消失;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引力是光速传播的,因此太阳消失,地球还是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不过这只是理论,没有被证实。最近,中国科学家先后对中国漠河、非洲赞比亚等地的6次日食进行观测,并分析了全球各  相似文献   

11.
现在,在探索我们的后花园太阳系的过程中,引力助推已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有效的基本技术。其实在自然界就有利用引力助推的实例,比如彗星和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其它天体偶然经过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时,也会利用引力助推,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不过它们不是特意这样做的,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反引力飞船     
未来人类可能会制造出一种拥有特殊系统的飞船,这种系统一旦启动,飞船就会沿着与其受到引力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反引力飞船。人类一  相似文献   

13.
天体无引力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很多与万有引力不相符的现象。我们知道在微观世界里,引力效应几乎不存在,一些微观粒子在毫无约束地自由运动,而不是完全吸引在一块。一块物质在自然温度下很坚固地聚集在一起,在高温下却容易破碎。环镜的改变会导致物体间的作用力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海王星的发现就是科学预言的最佳例证。早在十八世纪,继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天王星之后,天文学家列克谢里在研究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他预言:在天王星外面离太阳更远的地方应该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此后不久,果然发现了这颗行星,并定名为海王星,恩格斯曾把这个发现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7-I0018
牛顿的引力理论正确预测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轨道基本是椭圆形。但如果有3个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作用,它们的运行轨道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  相似文献   

16.
1.地球绕自转轴的周日旋转。 2.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哥白尼确立了地球的这两种主要运动的存在。在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1543年)中详尽地研究了这两种运动和它们的结果。 3.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从天极的位置和天球赤道与黄道交点的位置的变化观测出地球的这种运动。地球自转轴由於圆锥形的摆动(像陀螺的运动),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个现象称为岁差。公元前二世纪,依巴谷发现了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每年移动50″的现象。哥白尼确定了地球自转轴的圆锥形运动。牛顿(1687年)阐明了岁差是由於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非完全圆球形的地球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从而科学地解释了潮汐产生的原因。原来,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  相似文献   

18.
1796年,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出版了《宇宙系统论》,在书中阐释了旋转运动对行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一些已广为人知的规律,比如为什么行星都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按相同的方向绕太阳运行,而且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拉普拉斯认为,太阳原本是不断旋转的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广泛的宇宙空间,分布着无数的运动天体,它们分级组成了各种运动体系,虽然都在旋转运动,强大的离心力没有使众多天体四散开来,牛顿通过相应的探索,认为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以此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并推导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已经成为地球人类科学探索的共识。1913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而这个理论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认为,物体间不存在真正的引力,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  相似文献   

20.
由于行星传动构件可以各种输入、输出方式进行连接,且行星轮绕其动轴转动,故对行星轮系的分析通常较为复杂.为简化分析,为其建立了基本运动方程,它既可确定行星轮系的各种速度,又为其力矩和效率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