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每天以新闻、评论、专题、连续剧等多种形式,叩击着广大受众的心扉。它们或为受众送去信息,或劝说受众确信一个观念,采取某一行动,或给他们带来一份轻松,或为受众提供服务,等等。所有这些,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自觉不自觉地包含着对受众的某种引导。但是,当这些传播媒体在考察他们的传  相似文献   

2.
新疆哈萨克族受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视、广播、报纸、各种类型的杂志期刊等大众传媒,以新闻、通讯、评论、专题节目、娱乐节目、小说、连续剧等多种形式叩击着信息时代广大受众的心扉。它们或为受众送去信息,或劝说受众确立一个观念,或带给受众一份轻松愉悦。所有这些,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或自觉不自觉地对受众进行着某种引导。然而这种引导作用对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民族、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宗教信仰的受众心理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业尤其是各级地方党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以后,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或为人才的竞争,或为装备的竞争,或为时效的竞争,或为新闻源的竞争,或为价格的竞争,或为广告的竞争,或为发行的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受众之争,就是读者之争。谁拥有的受众多,谁的覆盖面广,谁的影响力大,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最终目的就是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强化党报的献计献策观念,强化党报的服务观念,做到党委和政府与广大读者都满意,不仅是党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4.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立报之本,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读者、研 究读者、服务读者,才能赢得读者。赢得读者,才能赢得未来。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思考与展望新世纪地市党报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时,读者研究这一中心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强化受众意识,尊重读者意愿,满足读者需求,已成为新世纪地方党报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或为人才的竞争,或为装备的竞争,或为时效的竞争,或为新闻源的竞争,或为价格的竞争,或为广告的竞争,或为发行的竞争……不一而足,但其实质归结…  相似文献   

6.
媒体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周围社会的窗口,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众通过媒体对事物的框限,使原有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基本模板下得到强调和凸显,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①那么,媒体对官员的正面报道,是否在公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官员形象呢?  相似文献   

7.
郭立 《今传媒》2016,(12):98-99
2016年初,豆瓣网(以下简称豆瓣)发布了一部品牌电影——《我们的精神角落》.电影制作方表示,"多年来,豆瓣对受众的理解,亦或自我解读,都将通过这幕主观视觉化的影像纪录得以告白释意,并还原为别具意义的画面与声音,袒露在你的面前.文章运用"电影大组合段"及"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豆瓣是怎样运用影像诗理解、阐释受众与自我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媒体急于进行平台化的转移,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寻找落脚点,以捕捉年轻消费者或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却忽略了老年人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无论是从市场或是媒体角度,老年广播在当下老龄化社会中拥有更多机遇和创造空间,也面临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9.
张晓萍 《传媒》2016,(24):50-51
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流的高速流通,使受众逐渐丧失了对接收信息的原有耐性,最终形成了碎片化阅读习惯.而为了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始选择以微型媒介作为信息载体,以裂变式展开多级化、碎片化传播,进而实现满足受众自我表达、社会认知和社会需求的全新传播模式,即微传播.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媒体中受众选择"门槛"最低的媒体,只要具有一定听力的人均可称之为广播的受众.因而,广播最具"平民化"形象,使得受众对广播的参与性很踊跃.  相似文献   

11.
雷雨晴  禹建湘 《今传媒》2016,(2):112-113
近年来,神曲层出不穷,通过受众在自媒体平台的分享与传播,掀起了跨越种族、地域、年龄的全民狂欢热潮.其内容契合受众寻求刺激的审丑心理、消解权威的逆反心理、争先恐后的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追求审美日常化的心理需求,是亚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发展与强大使新闻的各种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放大.从受众角度讲,网络新闻迅速、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使用需求.但事物具备两面性,网络新闻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达到了对受众主观意识进行无形侵犯的程度.近来,网络中出现的"搜索华尔兹"现象,使网络新闻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扭曲式的变化,尤其对受众意识的侵犯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传统媒体的改革不断深化:转企改制身份转换、受众需求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面对这些"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人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恐慌",与其说这是职业"恐慌",不如说是职业危机或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媒介生态系统中,汽车媒体与受众通过各自的目标实现功能,推动了二者的渐进螺旋式发展,受众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占据相对主动的位置,"受众为王"观点的提出就是最好的佐证.汽车厂商希望通过汽车媒体来影响受众,受众也通过汽车媒体这个平台进行相关的反馈,汽车媒体的公共平台特点决定了复杂的互动关系的产生及发展,汽车杂志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发展到今天,新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而且各种体结合联手的趋势日益明显,组合报道就是这样一种新体。它篇数多,但每篇都不长,或围绕一个主题,或为说明一新闻事件,将一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稿件集中编排,使受众对所阐述的问题或介绍的事件有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这是组合报道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80后"文学一方面在内容上尽情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成长过程,一方面过多的依赖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这也就使得80后文学的受众群体也局限于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80后、90后的特定群体区域,"窄众化"趋势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总离不开相应的"参照物",若干参照物便构成"参照系".新闻记者能不能在新闻实践中为受众建立参照系,建立怎样的参照系,既是新闻业务水平的体现,更是政治素质的体现和引导舆论能力的体现.最近评出的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中,有一篇《扶贫办主任出差记》就是为受众提供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参照物,作者通过对张家口市扶贫办主任郭继样事迹的挖掘和再现,为新时期人民公仆树立了典型,起码在衣食住行方面给领导干部选择了一面镜子或标尺.  相似文献   

19.
目前,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注重对信息予以正确、有效而独特的解读,并进一步实现由"信息纸"向"观点纸"的转变.本文从受众层面、媒介层面、受众与媒介的结合层面探讨这一转变的原因,从而肯定了纸媒这种内容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流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这一现实态势,从观影空间、受众行为、受众心理、影片内容四个维度探讨电影"流媒体化"趋势之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包括空间变动引起的电影艺术"灵韵"的消失;受众观影行为和选择行为的再造;受众观影仪式感和公共性的流逝;以及对电影创作内容的反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