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别的法律分析方法要求充分考虑女性和男性面对的不同社会现实,分析法律规定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可能给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修改法律,以期实现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但自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夫妻关系法中有些规定仍然存在着性别盲点,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其实施的结果并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有必要对相关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社会现状,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审视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对夫妻的家庭角色和劳动分工进行分析,探究在夫妻平等光环下的性别盲点,提出确认家务劳动的价值、真正体现夫妻社会性别平等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女性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逐渐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从附属于男性和家庭,转变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平等依然存在。在高等教育领域,尽管政策层面是平等的,女性在高等教育各项工作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在性别结构和意识层面依然存在许多不平等因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依然需要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与女权运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美国英语正在发生性别变化,这是美国女性欲与男性真正做到法律上的平等的政治要求,于是,在语言实践上出现了大量的中性化词语。这是美国式民主在语言符号上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5.
对女性参政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女性参政权在法律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女性并未能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力。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女性参政的因素,提出了一些扭转女性参政不利处境的策略,即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保证一定的女性比例和名额;解放传统性别观念;调整以男性为中心的干部选拔标准;培育女性大众和女领导干部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性别教育研究基本运用的是女性视角,男性视角被忽略了。男性视角指的是站在男性的立场和角度探讨教育中与性别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旨在揭露男生受教育不平等问题,反思、批判教育领域中的父权文化,最终实现男性和女性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新的性别差距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教育研究应具有男性视角;重视男性视角是国外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教育研究应具有男性视角存在学理依据。教育研究具有男性视角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法律分析方法是国际女权运动尤其是女权主义法学运动的产物。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社会性别被纳入立法和决策的主流,在人权公约和国际妇女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性别的视角要求对国际人权概念和平等原则进行解析与重构,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男女两性的经历和需要,最终有利于保障两性实质平等的实现,使平等在妇女生活中真正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影响着男女两性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心理、生理特征和数学本身的学科特征,并没有造成两性数学能力差异.促进数学能力性别平等的对策有:继续扫荡“传统性别观”的残余,加强女性的数学教育,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9.
儿童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别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咏 《教育导刊》2005,(3):11-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与表示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性别"(sex)相对,用"社会性别"(gender)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期望、要求和限制.社会性别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约定.因此,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积淀形成的结果,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社会的性别文化.社会性别文化是一定社会中的男性或女性在社会文化中所共享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社会作用及象征意义等.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社会现象,是一种指向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0.
国内选秀节目中一些选手展示出"女性中性化"与"男性女性化"的性别气质引发了公众激烈的讨论。这种争论一方面成为传统性别观念变迁的表征,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对非主流人群的性别歧视,而选手们在节目中的表演则成为其性别主要体建构的重要路径,选秀节目成为不同性别意识形态协商的场域。这意味着,性别平等不仅要求男性和女性的平权,更要求男、女之外的性别群体也拥有同等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