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有时     
老师:“永远有多远?”学生甲:“老师,我们,我们没学过啊!”老师:“永远有多远?”学生乙:“老师,假如说永远的距  相似文献   

2.
永远有多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的站台,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永远有多远?比时间多一秒就是永远。天上的星光,坚固地镶嵌在天幕上。殊不知,星星在黑暗冰冷的宇宙深处独自放着光,光从诞生的瞬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永远到底有多远……多少次出现在我的脑海,萦绕在我的心头,永远到底有多远……像是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茫茫天际便是它最终的归宿。没有尽头的天空,一个可怕的征兆,永远,到底有多远,我才能看到最终的云彩?而我知道它的概率是“0”,是虚无,是茫然,是失落。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性助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分析《永远有多远》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女格,从女性意识、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挖掘白大省悲剧命运的根源,论证“永远有多远》女性性格决定命运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永远     
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 只是当看到海水渐渐侵蚀石岸时惊觉曾刻着我年少梦的 那种执著 那种痴迷 那种期待 永远沉在了海的最深处 那些以为可以永远逭逐的东西 突然变得似乎没有喜欢过  相似文献   

6.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7.
铁凝在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白大省。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她想成为的她不能成为。“永远有多远”这不确定的发问,倾注着作家对人类主体意识找寻困惑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秘密     
每天放学后发短信,煲电话粥,每次跟你交流,我不再是那个有些内向羞涩的女孩子了,我总有那么多事情要和你说。每天的快乐与忧伤,我都向你倾诉。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永远不会说,你也就永远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在白先勇创作(永远的尹雪艳)40年之后的2005年,潘向黎写下了《永远的谢秋娘》,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别有深意的。潘向黎承认小说缘起于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自己写《永远的谢秋娘》正是想要替主人公“说出缘故来,人也不为委屈”。谢秋娘不同于尹雪艳的最大之处,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同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解读、塑造一个乱世风尘女子的形象。潘向黎作为一个唯美主义女性作家,仅仅拥有美好的期许是不够的,如果脱离现实文章多美就有多脆弱。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虽然过于冷酷超现实,但是他的文笔更现实也多了份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0.
余辉暖人间     
"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湖北省巴东县军休干部王永瓞心中的箴言."永远"到底有多远?他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1.
永远     
永远,是个很吓人的词,既缥缈又虚无。只要这两个字从嘴里蹦出,它就变成了两只蚂蚱,倏地跳入草丛,无影又无踪。谁能告诉我:永远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2.
永远,是个很吓人的词,既缥缈又虚无。只要这两个字从嘴里蹦出,它就变成了两只蚂蚱,倏地跳入草丛,无影又无踪。谁能告诉我:永远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3.
张睿 《辅导员》2016,(5):59-60
有首歌这样唱道:"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由此可见,人在成长,烦恼如影随形,想逃也逃不掉。有时我傻傻地想:人要是永远停留在婴幼儿时期该有多好,那就永远没有烦恼了。  相似文献   

14.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实验名称:反省的条件和结果实验目的: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世纪。每个人都需要时常反省自己,这样才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碎,才不会被时代滚滚的洪涛所淹  相似文献   

15.
黑板     
付正海 《今日教育》2011,(10):49-49
有一本书永远读不完, 有一页纸永远写不尽, 有一块地永远耕不透, 有一处风景永远看不够。 这里是心灵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6.
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诉诸人物故事展开一种道德的反思,人文精神的追寻。她以"永远有多远"的询问和期待,对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迷失与残存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思索,表现了自身的人文理想及道德期盼。铁凝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在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哲学,换句话说,要追问"我们在哪里?"。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母亲     
主持赵静(作家)无论我们长得多高多大,母亲的呼唤永远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母亲的鼓励,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①常常有人提到永远,到底永远是多远?也许那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瞬间。——题记  相似文献   

19.
我多想     
多想拽住这冉冉升起的太阳,就这样永远拥有绚丽!多想挽住这迷人的春天,就这样永远吸吮  相似文献   

20.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4,(5A):34-35
不管孩子长多大,走多远,父母始终应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那样无论人生多难、旅途多险,有了亲子沟通这渠道源源不断地“输氧”,孩子生命之火将会永远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