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尊无价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过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  相似文献   

2.
自尊无价     
有这样一个故事:纽约某商人看到一个衣衫槛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连忙走开。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个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忘了我,我  相似文献   

3.
同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成功商人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乞求般地向路人推销他的铅笔,顿生怜悯之心,把一元钱丢在卖铅笔人的手里,就走开了。但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刚才买铅笔后忘记拿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你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商人快步迎上这位成功商人,并自我介绍说:“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推销铅笔的‘…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  相似文献   

5.
一位纽约商人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进了卖铅笔人的杯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过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说:“你可能已忘记了我,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那天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没想到纽约商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得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乐于同情更是一种美德,但是,学会同情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艺术。同情一个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热情之手,给予他无私的帮助固然是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应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选自《散文》199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6.
宝葫芦     
韦苇 《山东教育》2003,(27):55-55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大家都来赶集,卖各种东西的人都来了,买各种东西的人也都来了。就在这天的集市上,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他今天来卖他的葫芦种子。  相似文献   

7.
学会尊重     
<正>曾经听说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的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有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便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对方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说“: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有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部分课堂实录见本刊今年第6期《只有尊重永存》)窦老师本人就不仅有道德智慧,更有教学的智慧和艺术!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像晏子和窦老师那样有智慧,有非凡的实力。世界上有强者,也有弱者。那么,是不是弱者就不能获得尊重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  相似文献   

9.
尊重是金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不妥,连忙返回来,说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读了一则故事《生命的价值》。读完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孩子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递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能‘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价钱都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叫王朋的小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丢铅笔的小朋友急得团团转,而王朋就是不交出来。我知道后,就把王朋叫到面前,我既未对他大声训斥,也未强其交出来,而是耐心和蔼地问:“王朋,你拿了别人的铅笔,是吗?”他点点头,“铅笔是别人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多难过呀!”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继续说:“你再想想,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心里会怎么想呢?难过不难过?”听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我把铅笔还给她,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这才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知错就改的小…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两个小孙子都在小学读书,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二年级。一天中午,别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惟独不见上二年级的孙子出来。怎么回事呢?他爸爸到学校去找,原来他正在老师办公室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呢!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他的一个同学不断地偷拿他的铅笔,他回家就跟他妈妈说了此事。他妈妈顺嘴就说了一句:“再拿,你就打他!”果然,这天这个学生又偷拿他的铅笔时,他就把那个同学给打了。老师批评他,他就说:“是我妈妈叫我打他的。”老师听完这话,非常生气:“你父母哪能这样教育孩子呀?。去把你妈妈叫来,我要好好跟她谈谈。…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4.
学会尊重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 ,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 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 ,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 ,于是连忙返回来 ,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了取笔 ,希望不要介意。最后 ,他郑重其事地说 :“您和我一样 ,都是商人。”一年之后 ,在一个商贾云集 ,热烈隆重的社会场合 ,一位西装革履 ,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 ,不无感慨地自我介绍着 :“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 ,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  相似文献   

15.
优势     
《中学教育》2006,(4):63-63
有一个人在集市上卖气球,他有各种颜色的气球,红的、黄的、蓝的和绿的。每当买的人少的时候,他就放飞一个气球。当孩哥们看见气球升上去的时候,他们都想买一个。这样,卖气球的生意又好起来。这个人一直重复着这个过程,一天,他感到有人在拉他的衣服,他转过身来,只见一个黑人小男孩在问他:“如果你松开一个黑色的气球,它也会飞起来吗?”卖气球的人被小男孩的专注所打动,和蔼地说:“孩子,不是气球的颜色使它飞起来,使它飞起来的是里面的气体。”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17.
马里奥·卡佩基是美国人,30岁的时候,他进入美国犹他大学当教师。很快,卡佩基就成为大学校园里师生们议论的焦点。原因就是这个年轻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他手里随时握着一支短短的铅笔,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会看到他拿着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的。聚餐时是这样,开会时是这样,甚至有人看到在卫生间里他也没停下来……时间一长,卧室、办公室、图书室到处都留下了他的涂鸦之作。卡佩基如此怪异的行为,受到全校师生的嘲笑。还有的学生家长担心他的精神有问题,纷纷到校长  相似文献   

18.
错在哪儿了     
一大早,数学医院里就来了不少病人,“三年级”科的啄木鸟大夫已经看了三个病人。他在病历卡里是这样写的: 病例1.2个小朋友2分钟削2枝铅笔。照这样计算,5个小朋友削5枝铅笔需要几分钟?  相似文献   

19.
思忙 《师道》2002,(12):27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创新与创造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活动。然而事实上,很多创造只是很简单的加法组合而已。美国有个名叫海曼的穷画家,非常用功,但画法不当,又没有名师指点,一直没有成名,也一直很穷。后来,他终于变成了富翁。海曼是怎样致富的呢?原来他只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的魔力。海曼经常用铅笔和橡皮画素描,画了擦,擦了又画。很多时候,当他想用橡皮的时候,讨厌的橡皮却又不翼而飞了。为了不让橡皮再丢失,贫穷的海曼把橡皮用铁丝固定在了铅笔的顶端。这样用起来挺方便,又不用专门找。后来,他灵机一动,又稍作加工,就成了现在…  相似文献   

20.
“卖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10元钱2/个哟!”牛大伯在动物集市的十字街头卖西瓜。上午他卖出30个西瓜,收入150元。下午他继续卖西瓜,他想:下午买瓜的人少,就改卖10元3个。30个西瓜很快卖完了,收入1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