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明媚的春天里,很多人都有踏青或外出郊游的计划。但是对于那些花粉过敏的人来说,每年春天都是他们的"劫难曰":打喷嚏、流鼻涕、胸闷、咳嗽。春季更容易过敏人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反应总有一个滞后期,皮肤也是如此。在冬季,随着气温降低,皮脂分泌显著减少,让皮肤的屏障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对外界防护能力较弱。春季到来后,阳光辐射强度增强,对皮肤的刺激和伤害大大增加,而气温又时而上升时而突降,剧烈波动,热  相似文献   

2.
神奇的再生     
我们的皮肤如果受伤,通常会留下一道伤疤,但最新研究显示,有一种叫非洲刺毛鼠的动物,如果被天敌抓住,可以脱落掉大块的皮肤组织,换取自身的逃脱。一段时间后,伤口还能不留痕迹地再生出新的皮肤组织来。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哺乳动物有这种能力,也许有一天,人类也能实现肢体组织受损后重新长出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材料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都具有再生与修复能力,如海参在抛出内脏诱敌后不久又会重新长出一副内脏;蜥蜴在被砍掉尾巴后也能够再生;人类在划伤皮肤或骨折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愈合,但这种创伤修复能力是很有限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致力于研究能够使损伤、病  相似文献   

4.
人体皮肤像一个包装袋子把身体牢牢地包住。中等个子的人体皮肤约为1.5—1.6M~2,大约是一张草席的宽度,包括表皮和真皮在内,厚度约为1.3—1.5mm,其重量为体重的8%。这层皮肤可保护身体,避免直接接收外界刺激。皮肤也是直接接受化妆的部位,如化妆不当立即会引起皮肤疾病。同时当皮肤受外界刺激过大,又得不到恢复,也常出现皮肤障碍,所以需要通过正确的化妆加以保护。化妆品使身体清洁、美丽、增加魅力,修饰面貌又能维持皮肤和毛发  相似文献   

5.
沈英甲 《百科知识》2000,(12):18-19
我们知道,蜥蜴的尾巴断了能够再生,蝾螈和大鲵除了尾巴,四肢和双眼也能部分再生。至于水螅和片蛭这样的生物,即使把它们切碎,也能再生为一个个个体。而人的再生能力如何呢?人的皮肤稍微受伤大致可以复原,骨折后经过适当的治疗也能够重新接好复原。为了实现肝移植采用的肝脏组织,随着细胞的增殖可以恢复原有的机能。像红血球这样的血液细胞,以及胃肠黏膜、皮肤上皮细胞等都能够反复再生。但是,一旦失去手足  相似文献   

6.
为何洗澡时手指会起皱?(盐城市王港小学张亚丽)冰里加盐为何温度会下降?(扬州邗江区魏朗婕)Q1Q2拉面煮到一定时间时,会吸收汤汁泡涨开。皮肤也是一样的道理,浸水后会泡开并得以伸展。一般我们看到起皱的地方都是手指或脚趾,事实上肚子和背上的皮肤也会浸水伸展开的。之所以只有指头上起皱,是因为指甲阻碍了皮肤的伸展。扩大的皮肤无处伸展,所以起了皱纹。而肚子上和背上的皮肤,因为有可以扩展的地方,所以不会起皱纹。指头上扩大的皮肤无法伸展,所以起了皱纹。肚子上和背上的扩大的皮肤能向身体各个部分伸展,指甲所以不会起皱。皮肤当盐在水…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1,(3):37-37
割伤的皮肤、断裂的骨骼会随着时间自动愈合,而汽车喷漆的刮痕、飞机机翼的裂缝却没这种能力。最近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只需紫外线照射就能重新长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也更容易维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2-313
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及合作者,以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生活的高原蛙类-滇蛙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高原蛙类裸露皮肤在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下的抗紫外线和氧化自由基清除机制。研究发现,滇蛙皮肤具有极强的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他们从滇蛙皮肤分泌液中发现了11个家族的抗氧化多肽,这些抗氧化多肽是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  相似文献   

9.
多多 《科学生活》2008,(9):20-21
晒月亮会变黑,你相信吗?最近关于晒月亮会不会变黑的讨论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这个新奇的说法也引来无数人的好奇心,那到底晒月亮会不会使人的皮肤变黑呢?众所周之,晒太阳会使皮肤变黑,晒月亮竟然也有同样的问题。一群喜欢以聚光灯吸引鱼儿上钩的夜钓族发现,一夜钓下来皮肤竟然晒黑了。皮肤变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因为灯光发出的波长和紫外线相近,让  相似文献   

10.
绝大部分恐龙的化石都只是恐龙的骨骼,但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恐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保存下来,让人们对恐龙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南非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的一具恐龙化石身上,发现了石化了的皮肤。以前,科学家也曾找到过恐龙皮肤的化石,但那些都是皮肤的表层,这次的发现不仅包括了表层皮肤,还包括了真皮组织。于是人们终于对恐龙皮肤的厚度有了了解。  相似文献   

11.
人們的皮肤,除了不同年龄、性別和种族的差異以外,还可分做三种基本的类型:1.干燥型:皮肤較细,毛孔不显,也不出油,干燥时易起糠秕样的鱗屑。2.油型:皮肤較粗,毛孔也大,臉上分泌油脂多。3.中間型: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間。各类皮肤各有优缺点,干燥型的优点是看起来細膩美观,臉上不容易起粉刺,缺点是对刺激相当敏感,經不起風吹日晒,肥皂用多了或碱性大一些,也会引起发紅刺痛,同时还容易发生皺紋。油型的优点是经得起刺激和不容易起皺紋,缺点是易长粉刺。对不同类型皮肤的清洁和保  相似文献   

12.
魏群 《科学大众》2009,(12):26-26
冬天气候变冷,皮肤中的汗腺和皮脂的工作速度就会减慢,产生的可以保持皮肤湿润的汗液和皮脂也会随之减少。而且冬天的风大,气候比较干燥,皮肤也会因此变得干燥。  相似文献   

13.
纳微材料     
《科学中国人》2018,(8):12-13
可拉伸扩展的多功能集成电子皮肤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潘曹峰研究员和王中林院士指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柔性可拉伸扩展的多功能集成传感器阵列,成功地将电子皮肤的探测能力扩展到7种,实现了温度、湿度、紫外光、磁、应变、压力和接近等多种外界刺激的实时同步监测,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触感电子学,俗称"电子皮肤(Electronic skin,E-skin)",用来模仿皮肤的感觉功能,如:触觉、温度感知等功能。电子皮肤是在柔性或弹性基底上制作具备探测压力、温度或其他刺激的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4,(11):27
日本北里大学人造皮肤研究中心黑柳能光教授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皮肤,为重度烧伤及褥疮患者带来了福音。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重度烧伤及褥疮患者的皮肤损伤可达真皮层,即使进行植皮手术也很难治愈。黑柳教授研制的人造皮肤是一层由胶原和透明质酸制成的特殊海绵,海绵上附有志愿者提供的皮肤细胞。这种人造皮肤平时需冷冻保存,需要时解冻即可使用。人造皮肤附着在伤口上,海绵中的胶原、透明质酸及海绵表面的皮肤细胞能促进患者自身皮肤细胞的增殖及伤口愈合。伤口愈合后,部分海绵会被伤口吸收,而人造皮肤上原来附着的人体细胞会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15.
正皮肤是人类重要的感知器官,通过皮肤,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冬日的寒风,夏日的酷署、清风的吹拂,甚至是降落的雪花与雨滴。而利用特殊材料制造的电子皮肤像人类的皮肤一样柔软,并且能够像人类的皮肤一样感知压力的大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子皮肤的感知精度不断提升,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6.
章秀 《百科知识》2010,(9):53-54
恶性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内经》里说:“百病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现代皮肤病学也说,皮肤是反映内在健康的镜子。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在皮肤上留下皮肤病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09,(3):16-16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青蛙居然没有肺,却拥有极强的伪装能力。趴在石头上的时候,即使近在咫尺,你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这种身材小巧、眼睛大大的青蛙没有肺,所有氧气的获得均要靠皮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漫话皮肤     
如果你读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定会记得关于“画皮”的故事,皮肤虽形状似“衣”却远胜于衣,因为这件“衣服”是与人体长在一起的。也许你没想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平均而言,一个人的皮肤面积大约为2米~2,质量约2.7千克。以“肤浅”喻学问不深倒也颇为形象,但皮肤虽薄,却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专家研究发现,仅仅在1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有3条血  相似文献   

19.
皮肤是人体完全暴露在外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一个普通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67平方米,质量约4.08千克。头、耳、手、脚处的皮肤绷得较紧,腹部的皮肤则很松弛,骨头关节处的皮肤多有褶皱。不同部位的皮肤表皮厚薄是不一样的,最薄的表皮几乎达到透明的程度,如眼皮;最厚的表皮当然就是脚跟底部的了,约为1.6毫米。  相似文献   

20.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极易发生低水合。低水合降低了细胞内、外的液体量,并导致血液高渗-低容状态。即使不发生热紧张,低水合对有氧运动能力也有不利影响,在热环境中,有潜在的加剧可能。低水合通过降低某一体核温度下的出汗率和皮肤血流反应来增加热储量。高渗和低容均促进了散热的减少和热储量的增加。另外,低血容量和血液在皮肤的重新分布使得中心静脉压的维持困难,并且心输出量难以同时维持体温调节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